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扛得住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的執政人,最後都在歷史裏成為豐碑式的人物,比如被寫在很多課本里的羅斯福。

扛不住的,則可能像現英國首相約翰遜一樣,遭遇內閣中50餘人辭職,最終自己不得不主動辭職。

長期以來,經濟衰退一直是一個普通人十分關切,但卻又不太想主動了解的話題,但實際上目前全球多個歐美國家已經紛紛有了發生的徵兆。現下,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了9.1%,通脹水平創下40年來新高,美國CPI指數也從上月的8.6%上升至了眼前的9.1%。

即便是美聯儲在加息,即便是歐美多國政府在2020年疫情開始後印錢發給居民,儲蓄更多的人們,也經不起肉蛋奶等食品價格10%以上、汽油價格60%以上、能源價格40%以上、房價+房租的長期不間斷增長。高通脹下,衣食住行的成本被全方位破格提升,最終其他連鎖反應叢生。

當然,我無意去分析和討論英國、美國政府接下來的選舉,人員班組,執政政策會是什麼。我們所知道的是,通脹會在壓力被釋放後得到有效緩解,再回歸正軌。

在經濟幾輪加息之後,英國央行近期放出了一個比較可怕的消息,預計英國通脹率可能突破11%。消息一出,超5萬鐵路行業員工將在7月末開啓為期3天的全國罷工。

已經脱歐,且歐洲的通脹壓力無處釋放,美國自己還等着向全球釋放,自然沒什麼精力拉歐洲一把。儘管英國脱離了歐盟,但鑑於其在歐洲國家中全方位的大國主導地位,它亂了,大概率會給歐洲帶來更大的麻煩。歐美求助無門,於是最近相關英國機構開始準備下一步行動,向中國伸出橄欖枝,謀求釋放掉相關的壓力。

反傾銷被打臉,釋放着一些新信號

7月4日,在約翰遜政府還未發生辭職事件時,英國首相在G7峯會上宣講鼓勵西方和中國做生意,會議結束後英國政府卻隨即決定延長對中國部分商品高關税的政策。而有趣的是,在辭職事件發生後,7月13日,英國貿易救濟署(TRA)提議取消中國鋼筋的反傾銷措施,稱英國需要進口更多鋼鐵,以應對其他國家供應下降。換言之,來自東歐的鋼鐵供應不足,且通脹導致價格提升,很顯然更好的進口中國鋼鐵能一定程度上釋放通脹壓力。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現下,這一建議將經過30天的諮詢期,然後才會形成最終建議,隨後提交給英國政府作出決定。一定程度上,這釋放着新的信號“英國有意尋求中國的幫助”。

鋼鐵業如此,汽車業也有新的信號釋放。在2019年中旬,英國和中國汽車行業簽署了一項新協議,使雙方能夠在汽車技術和開發方面進行合作。在2021年年末,英國在脱歐後開始尋求新的經濟機會點,就進一步開始加大與中國汽車業的捆綁,英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行業協會向自己的對外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頻頻示好。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現階段,英國出口還未回到2018年(脱歐+疫情)的狀態,貿易領域,中國是英國的第三大對外貿易國、第一大進口國。汽車,是英國出口業務的大頭,2020年出口收入270億英鎊,主要出口國為歐盟,中國佔汽車出口約20%的份額。不過,在今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我們還能發現一組有趣的數據,全球跨國車企基本都遭遇了減產、停產,英國本土車企也不例外。造不出來,對外部的進口量就有所增大,譬如在最新發布的中國汽車半年出口數據裏,1-6月我國出口量為132.3萬輛,1-5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32萬輛。同時,2021年,中國對歐洲出口量增長204%(先天基數不大),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等都在增加對中國汽車的進口量。

按照金額排名,英國甚至能排在進口中國汽車的第二位,第一為比利時。

所以,從進出口貿易角度來看,需要釋放通脹壓力的英國,中國的實際地位是在進一步慢慢走高的。換言之,除了鋼鐵之外,中國汽車也有一定機會第二次尋求在英國市場進行試點推廣。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2012年時,包括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曾在英國市場推進自己歐洲試點計劃。但最終,因為技術、資金等問題,無果。

所以,問題來了,隨着英國急着釋放自己的通脹壓力,中國車企有沒有機會藉此不再沉迷於北歐三國小市場的試點,而是進入老牌汽車強國的市場,顯然是值得思考一番的。

殺進英國市場,有機會,也要付代價

現如今,很多中國車企已經開始嘗試進入歐洲核心市場,如新勢力中的蔚來、小鵬,傳統車企中的吉利、長城等。還有很多在英國建立了全球中心的,其實也是提前預埋準備抓機會,比如長安汽車。

但,對於中國車企來説,英國市場從來不是想進就能進的。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當下,只有唯二中國品牌已經在英國市場站穩或初步站穩腳跟,比如本身就帶着歐洲血統的中國品牌,收購羅孚技術而來的上汽MG名爵,混血的Polestar極星。

MG名爵能在英國市場表現不錯,2021年英國銷量剛剛超過3萬輛,儘管在上汽集團內部的宣傳中,MG的海外表現十分亮眼,但實際上這隻能佔英國市場2021年整體銷量165萬輛的1.81%。而且,這還是英國自1992年至今汽車銷量第二差的年份。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Polestar極星的發力是在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超過了2.1萬台,比2021年同期的9510台翻了一倍多。最近剛剛完成納斯達克上市的它,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好,而能夠在歐美市場表現不錯,背後的深層原因其實也是它的出身,歐洲血統。

簡言之,從MG和極星的案例身上,你我能很清晰的看出一件事,有着歐洲血統,就能更好的避開出身問題,在歐洲市場裏更容易成功。

而且,最近還有一家企業也釋放出了類似的新消息,有着沃爾沃歐洲血統的領克汽車,也準備開始在2024年用純電動新車進軍英國市場。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而領克進軍英國的時機和思路也能反映出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沃爾沃和吉利混血的極星能快速攻佔英國市場,那沃爾沃和吉利混血的領克就大概率有機會複製這一模式,攻佔民用車市場份額。反觀英國本土血統的MG,儘管有着近百年的歷史,但新技術引入之後一年3萬台的銷量並不高,它還是要為當年的質量口碑而買單,而上汽如今在英國MG投放的產品,還是上一階段的產品為主(如油改電的榮威Ei5海外版、小型SUV MG ZS等),且價格不貴,但銷量的起勢依然不夠快。一個是有百年曆史且價格便宜針對民用的英國本土品牌,一個是近幾年才剛剛開始推出新車新技術,且價格更貴的極星品牌,兩者在同一市場的表現卻並沒有明顯差距,顯然如極星這樣的新生新技術品牌,成長速度明顯高於MG這種老牌。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那,對於沒有歐洲血統的中國品牌來説,嘗試挑戰英國市場,然後在歐洲市場獲得更大的品牌背書,是否沒有機會?

也並非如此,在2021年7月,據英國《獨立報》消息,英國政府內閣正因“中國車企在英國電動車行業中的新行為,引發執政體的新分歧”,主要原因在於,保守黨中的資深人羣認為,不應與中國深度合作,導致最終自己失去電動汽車的技術、產能等優勢,而應該讓中國相關企業儘可能多的在英國完成本土化。英國的綠色工業革命,基礎設施、技術等,不應過度依賴中國,而是應該從中國拉來更多的投資,保證核心控制權在自己手中。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實際上,每個國家進行類似的思考都是正常,因為要保證核心命脈的自主可控。所以,你我還能發現一個明確的問題,中國當下的車企出海,更多隻是玩笑,而非豐田、本田、寶馬、奔馳、大眾、特斯拉等的出海模式。因為,沒有本土化的單純進出口供應,其生命力存在着比較明確的短板。

比亞迪醖釀荷蘭,蔚來小鵬等還為時尚早

縱觀100餘年的汽車發展進程,所有實現了全球化的車企,基本上遵循的都是同樣的規律,先在海外建立用户認知,得到當地用户的消費需求,並判斷自己有無能力與之匹配→在當地嘗試開展本土化嘗試,或與大經銷商集團戰略綁定,或直接建廠→將海外與總部的技術創新與研發深度綁定,加強當地本土化,並將先進技術快速反哺至海外市場→進一步本土化。

案例有很多,如BBA當下都在中國進一步增產擴產,並在中國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如豐田的TNGA架構研發,就一改此前一切以美國用户消費需求優先的初衷,很大程度上的考慮了中國消費者需求。再如日產,率先國產變速箱、動力總成、零部件、智能網聯等,與中國深度綁定,因此當下儘管絕對的技術創新等級不高,卻依然能在與豐田、本田的對壘中不落下風,甚至佔據優勢。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反觀中國車企的出海歷程,其實目前還很稚嫩。

蔚來在歐洲市場,很早就灌輸給用户“我是中國版特斯拉”的印象標籤,再帶着更好的服務模式尋求銷量增長,小鵬在歐洲市場灌輸給用户“我比特斯拉更智能”的印象標籤,尋求打下初步市場,紅旗在歐洲市場當前的銷量表現不錯,交付量超千台,給用户灌輸的印象標籤是“來自中國的萊斯萊斯”,其他的嵐圖、愛馳等品牌,也是中國的XX這種印象灌輸。

所以,當下大多品牌的歐洲市場試水,還不能和特斯拉那樣相提並論,因為特斯拉在全世界的車主印象灌輸裏都是獨立且唯一的“我是來自美國的特斯拉”,而不是老二策略的,我是XX的翻版。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但,當下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改變,因為比亞迪已經悄悄開始了新動作。今年,比亞迪國際部的核心團隊很早就開始進駐歐洲市場,我們也曾撰寫了相應報道“比亞迪即將進軍歐洲”,我們的報道後半個月左右時間,比亞迪的官方新消息正式放出,當地時間7月5日,比亞迪宣佈與歐洲汽車經銷商集團Louwman合作,將共同為荷蘭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產品。藉由此次合作,比亞迪會與Louwman集團攜手在荷蘭打造屬於自己的經銷商網絡,更值得注意的還有2件事,荷蘭阿姆斯特丹是比亞迪歐洲總部的所在地,而不久前,比亞迪還放出了在歐洲建電池廠,並大量招聘本土人才的消息。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藉由上述的大量綜合信息,反應的實際狀況是,比亞迪正在以特斯拉的相關模式逐步與歐洲市場進行本土化綁定,經銷商網絡有了、電池廠有了,再加上早已預埋在歐洲的商用車廠房與生產線,其短時間內在歐洲市場建立乘用車生產基地,其實只是時機問題。且更關鍵的是,它與特斯拉的模式一樣,留給消費者的標籤是“我是來自中國的比亞迪”,而非其他已知品牌的中國版本平替。

深度歐洲化之後,比亞迪能否在英國當前的亂象裏侵入市場,顯然是有機會的,畢竟只隔着一個多佛爾海峽,沒比雷克薩斯日本九州工廠到大連港的運輸難多少。

而蔚來、小鵬和其他品牌等等,尚處進入海外市場的第一階段,除非有了新的本土化動作落地,否則預計難有大的增長。至於紅旗,因為全球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話題,大體只能走進出口模式。

寫在最後

同時,所謂的本土化,不止是動作上的本土化,還要有思維上的本土化。

在你我身邊典型的案例有很多,如法系車被譽為,不懂中國消費者,即它並不優先以中國消費者需求思考造車,只是整體引進海外技術來造車,近幾年的銷量有目共睹。而其開始轉變思路後,以中國汽車消費需求進行轉變後,銷量則開始逐步回暖。

德系、日系在中國市場裏保持領先的車企,均在深耕本土化。而以此進行換位思考,再來看當下的新勢力出海歐洲,頗顯一些偽命題的話題。

小鵬、蔚來以中國智能為車型亮點,而隱私泄露、中國智能等卻恰恰是歐洲用户十分敏感的話題,如何對此問題進行調整,或者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取得歐洲消費者信任,這會是二者的後續最大問題。

英國之亂,突顯着歐洲之亂的預兆,也暴露出很多中國車企未來的機會可能性,至於能否抓的住機會,最終的落點,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依然是老生常談的“本土化”。

參考資料:

1、歐美CPI官方公開數據;

2、彭博社,英國貿易救濟署提議取消中國鋼鐵反傾銷措施;

3、英國《獨立報》,Cabinet split grows over China’s role in UK’s electric car industry;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70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亂,則歐洲亂?中國汽車殺進歐洲的機會可能真的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