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英國走了,但這對歐洲不是損失,為什麼沒英國的歐盟會更好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綜合

英國當地時間2月1日,英國正式脱離歐盟,從這一天開始,英國又成為一個“獨立”存在,它和歐洲的關係回到了百年前的原點。有人都説,英國脱歐用了3年,因為英國脱歐談判談了三年,從卡梅倫到梅姨再到約翰遜,三任首相接力完成了脱歐這個英國人眼中的壯舉。也有人説,英國脱歐用了47年,因為在這些人在他們看來,從1973年英國首相希斯宣佈加入歐共體開始,對英國就是一個錯誤。但在我看來,英國和歐盟相愛相殺幾百年,英國對歐洲的那份隔閡,讓英國從來沒有真心加入過歐洲。


這一切還要從英國的誕生説起,因為英國地緣特性的原因,這個島國從來沒有融入進歐洲這個大家庭,同樣的情況我們在亞洲也見到過(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英國人是撒克遜人的後裔,撒克遜人最初以幹海盜謀生,歐洲沿海許多國家都被撒克遜人搶劫過,所以當撒克遜人在英國建立國家的時候,他們和歐洲是一種敵對的關係。


在隨後的的幾百年中,英國被歐洲大陸征服過,他們也征服過歐洲大陸強國,在這種打打鬧鬧中,英國從來都遊離於歐洲圈子之外,他不合羣似乎也不想加入。工業革命之後,英國成為大英帝國,他們又和西班牙打了一仗,拿到了日不落帝國的頭銜,並且佔領了比自己領土大幾十倍的美洲。隨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人無私的幫助美國,其目的就是為了打壓英國,雙方的樑子直到今天都沒化解。


所以如果你瞭解過上述歐洲歷史,你就會發現,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係更多是戰爭而非合作,更多是敵對而非團結,如果不是美國從中調解斡旋,二戰納粹德國打英國其他歐洲國家估計只會冷眼旁觀。


在中國有句老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國和歐洲的關係就是這麼冰冷,即便它加入歐盟也不會改變,從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之後,我看到更多的是英國發牢騷,以及對歐盟各種政策的不滿,而在處理一些歐洲共同危機的時候,英國更多把自己當做局外人,就好像看自己窮親戚的富人一樣,一臉嫌棄抱怨自己為什麼攤上這麼一家人。

英國的這種態度也讓法國德國非常不滿,尤其德國外長,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批評英國在參與歐洲一體化上的態度,並指責英國執行歐盟決議挑肥揀瘦。

法德作為歐盟核心成員國尚且是這個態度,可見歐盟其他成員國對英國內心恐怕更多是鄙視吧。


因此,在我看來,英國脱歐對歐盟是一件好事,歐盟還有27個成員國,歐盟的體量仍然很大,在未來的歐洲貿易中,英國會更依賴歐盟,而不是歐盟依賴英國。與其留一個出工不出力,人在曹營心在漢的英國,還不如收編一個加入願望強烈的其他國家。


而脱歐對於英國來説卻不一定是好事,事實多次證明,一旦分裂的力量開始運轉,那想讓它停止就很難了,英國由四個小國組成,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英格蘭。它們會不會“脱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