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裏橫”的性格是怎麼來的?一般來自3種家庭,長大會吃虧
有些孩子在外人面前不爭不搶,一副“老實人”的樣子,但回到家裏完全跟變了個人似的。亂髮脾氣,會和父母頂嘴,一副家中我是老大的樣子,這些“兩面派”着實讓父母頭痛。為何孩子會有這種表現呢?分析背後的原因,是孩子真實的需求和問題所在。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出現“窩裏橫”孩子呢?
1、父母是“窩裏橫”
鄰居賀女士,在外人看來是一個脾氣温柔的女性,每次碰到她,都會笑着打招呼,很是熱情。有次接女兒回家,在開門時,聽見賀女士和她老公在房間大聲爭吵,這讓我很是詫異,這跟我認識的賀女士完全不是一個人。賀女士有一個兒子,脾氣很像賀女士,在外面很是聽話和乖巧,但在家裏能經常聽到賀女士的兒子經常衝賀女士大聲吵鬧。家庭好比是孩子的學習課堂,如果父母本身有“窩裏橫”毛病,對孩子的影響就會耳濡目染,孩子就會在外人面前懂得收斂,可回到家就會肆無忌憚。
2、老人對孩子過分寵溺
老一輩對自己的孫子孫女會格外的寵愛,會無條件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這類家長以老人居多,總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得不到滿足時,會以哭鬧的形式向老人“宣戰”,老人自熱是不願自己的孫子孫女這般哭鬧的,會去滿足孩子的要求。爸爸媽媽在老人面前教育孩子時,還會得到老人的責備和袒護,説是孩子還小,其實老人這樣的態度,助長孩子“窩裏橫”的氣焰。
3、孩子不結交朋友圈
很多孩子在家裏習慣了父母的照顧和寵愛,喜歡宅在家裏,就算是鄰居家小朋友過來喊一起玩,孩子也只會拒絕,就算出來玩,也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裏,不敢上去跟大家打成一片。可父母如果在身邊,就會大聲的要求父母做這做那,這種孩子的“窩裏橫”是不懂得如何融入社交圈的,孩子的“窩裏橫”不是本性,很多都是後天養成的,跟家庭環境和外界環境有關,作為父母,一定要反省。
不希望孩子“窩裏橫”,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去改善:
1、守住底線,不輕易妥協
帶孩子去逛超市,女兒看上一個夢幻娃娃,吵着要買給他,我拒絕後,女兒就索性坐在地上哭鬧起來。我沒有妥協,把女兒帶回了家,讓她一個人在房間裏哭,無論女兒怎麼哭,我沒有理會,過了好一會,女兒哭聲小了起來,最後也不哭了,我走過去問女兒:還想哭嗎?想哭就繼續哭,女兒搖了搖頭。其實我是用行動讓女兒明白一個道理:媽媽是有底線和原則的,不會因為你哭而改變。
2、和孩子做好溝通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上來就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耐心聽聽孩子會怎麼説,有很多孩子情緒不好,很大部分原因是父母不理解自己。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窩裏橫”,更多的事父母沒有教導好,這是家庭的責任。
3、不要控制孩子
不少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要“控制”孩子,但愛不等於控制,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多替孩子想一想,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學會與孩子共情。
4、對孩子惡習説“不”
如果父母第一次發現孩子出現蠻橫情況時,需要引起注意了,要告訴孩子,他的這種方式是不對的,也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釋放情緒。幫孩子找到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出現“窩裏橫”,家長首先要反省,不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不然,影響的是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