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反而最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因此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很縱容,甚至自家的孩子那些小動作在他們眼裏都是可愛又聰明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行為不僅不加以教導,還會誇讚。
孩子小不懂事,做什麼説什麼都是模仿別人,或者隨自己的心意做事,他們在有了自我意識後會耍小聰明,以求得到更多的利益和更多的讚賞。
父母不制止反而大力誇讚的行為無疑是加深孩子的這種意識,等他們長大後,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文文是家裏的獨生子,父母因為工作太忙,就經常將文文放在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對文文特別寵愛,孩子要什麼就讓給他什麼。
媽媽起初也沒覺得有啥,孩子雖然有點被寵壞,但也不像其他熊孩子一樣,還是有點道德感的。因此,媽媽對兩位老人叮囑了一番後,就沒再注意文文的情況。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文文,發現文文的手裏拿着一個很貴的玩具,她以為是老人給買的,就對老人説:“爸媽,你們不能老是這樣慣着文文啊,這個玩具是進口的,一看就很貴。”
沒想到奶奶直接説:“那不是我們買的,是文文自己聰明,從鄰居家小朋友那裏換來的。”於是她直接問文文,他那個玩具是拿什麼換的,文文表示自己是用姑姑給他買的洋娃娃換的。
媽媽知道那個洋娃娃,價格是頂不上這個進口玩具的,她覺得兩個小朋友雖然是自願交換,但明顯人家的娃娃是吃虧的,小孩子不明白,大人還不懂嗎。人家大人肯定會覺得是自家的文文坑騙了他家小孩。
於是她拉着文文打算去給人家説明一下,結果爺爺奶奶跳了出來説:“東西是乖孫拿自己的東西換的,以大換小,能換來那是文文的本事,你管那麼多幹嘛。”
媽媽一聽這話更生氣了,這叫聰明嗎?這叫投機倒把,貪小便宜。小時候這樣,長大後可還了得。
1. 愛貪小便宜
這樣的孩子一般是受身邊人的影響進行了模仿,在他嘗試了一次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後,他會被這種輕易得來的好處給迷惑,覺得自我成就感很高。父母如果在發現孩子的這種行為後沒有制止,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從而變本加厲。
這樣的孩子看起來腦子很活泛,很聰明,但實際上這種行為讓人很反感,大人們也不太喜歡自己家的孩子跟這樣的孩子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給人也只會留下市肆、愛佔便宜的壞印象,很難被別人委以重任。
2. 愛耍心眼
有的父母把小孩子耍心眼的行為認作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他們認為自家的孩子這樣以後肯定不會吃虧,走到哪也是會生活的很好的。
但事實上,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最喜歡投機倒把,做事永遠也看不到長遠利益,他們只看到眼前那點小營小利,這樣的孩子小的時候雖然受孩子的歡迎,但長大後很容易誤入歧途,也很難有成就。
3. 推卸責任
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和責任,卻在關鍵時刻逃避推卸責任。這樣的孩子缺乏責任感,容易見風使舵,父母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在將來很容易被別人信任,不管是社交,還是事業,都很難有成就。
而且這樣的人缺乏責任感,在婚姻中很容易讓人疲憊,對方可能也會因為他的一次次不作為的行為而心灰意冷,從此一刀兩斷。
1. 獎罰分明
不讓孩子將“小聰明”發展成習慣,就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怎麼做才是對的。父母也需要在平時做到獎罰分明,孩子做錯了就要懲罰,讓人記住這種錯誤行為,孩子做的事是對的,父母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用來激勵孩子。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不會被那些“小營小利”給迷惑了眼。
2. 培養規則感
有的孩子做了事受了懲罰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他不明白自己沒有“偷”,也沒有“搶”,只是憑藉自己的本身得到的東西,為什麼父母會判定為自己是錯的。
所以父母平時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這種意識培養需要從家裏的一點一滴小事開始,當孩子破壞了這種規則後,明確的告訴孩子為什麼他會受到懲罰,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不該退讓的堅決不能退讓。
父母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小時候的行為,所謂三歲看老,孩子長大後的作為都是小的時候一點一點堆積起來的。要想孩子長大後成人成材,就不要在小時候讓他們掉進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