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被調研者自己寫報告?這些“應付式調研”亟待整治!
“甩手式調研”“偷懶式調研”“交卷式調研”……警惕“應付式調研”冒頭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持續在深化調查研究上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有力推動調查研究解決問題。
半月談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少數地方和部門背離調研初衷,為調研而調研,簡單應付,不注重調研實效。有的將寫報告等任務甩給被調研者,有的在問題選擇上專捏“軟柿子”,還有的只求“交卷”完成任務。專家認為,這些“應付式調研”,不是為了發現真問題、真解決問題,對推進實際工作成效不彰,亟待整治。
“甩手式調研”:人走了報告卻留下
中部某市市直系統幹部王軍(化名)最近很苦惱。他掰着手指頭告訴半月談記者,僅6月份的20個工作日,他們就接待了27次上級對口部門的實地調研,有的一天之內要走訪5個點,在路上的時間比調研時間還長。“匆忙趕場子,沒時間座談,臨走時只能要材料,有的甚至將撰寫調研報告的任務也甩給我們。”
“成績、經驗、問題、建議都得有,見人見事的鮮活案例也不能少。”某地一名鄉鎮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近1個月來,他們已接到十幾項調查研究材料任務,要求都很細緻,有的直接要求提供調研報告。
有時候材料交上去還不算完。一名基層幹部説:“有時送上去還需要多層把關,上級部門得罪不起,我們只能按照要求修改,但多數鄉鎮幹部寫作水平不高,要把材料寫得出新出彩簡直是強人所難。”
有基層幹部坦言,相比材料流轉,他們更怕“人來”。這名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如果“人來”,不僅需要提前準備介紹材料,有的還需要按照行程提前“彩排”,從衞生打掃到現場佈置都需要精心準備。“有次領導調研轄區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本來各項工作都挺好,但因為誤將實踐站寫成實踐所,給領導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對的記不住,錯的忘不了,相當於前面的工作白忙活了。”
“關鍵還要層層陪同。”一名小學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有次一名並不分管教育的副區長來學校調研,因教育局長沒有陪同而發了火。現在上級部門來調研,不僅學校領導得陪同,教育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都得陪同。
“偷懶式調研”:專攻老問題、不碰新矛盾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在調研內容和題材選擇上,也有人“偷懶”。
一方面,有人調研專捏“爛柿子”,不碰真矛盾。一名林業系統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不少調研提綱千篇一律,問題毫無個性,調研結論大多聚焦在常識性問題上,而涉及一些調研部門能夠直接解決的問題,如“造林空間不足而計劃指標偏多”等,往往避而不談。
一些財政幹部也深有同感,對於財政資金使用績效、零基預算改革等業內常識問題,上級調研部門常常提到,涉及債務狀況和財政“三保”資金等基層期盼解決的問題則很少涉及。
另一方面,有的幹部在調研“選題”上仿效上級領導,不敢“另起爐灶”。北方某局有11個科、不到20個編制,但對應省裏3個廳局、40多個處室。局長説,兩天不給底下安排,攢下的各級文件就有五六十份。
“事實上,有些調研的都是老問題,情況上下都清楚,調研就是‘補程序’,便於交稿、交賬、交差。”這位局長説,關於調研選題,上級領導調研啥,他也進行“同題調研”,不敢再另起爐灶了,不然就是“欺負”材料員。
針對此類專攻老問題不碰新矛盾的調研,有些地方像打造旅遊線路一樣打造“經典調研線路”和“盆景調研點”,無論什麼調研主題,去的都是同一條線路、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説辭。
一名全國典型基層窗口單位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近期每週都要接待好幾撥調研,不得已他們準備了一套“萬能資料”用作“專業講解”。
“交卷式調研”:求量不求質
多名基層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調查研究主要給上面“交卷”,很少給基層反饋。某市直單位一名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上級部門來調研,之前還是願意反映問題的,但提多了既沒有反饋也激不起水花,甚至誰提出問題誰解決,徒惹麻煩。“説多了沒用就不説了,再問情況就只説沒有。”
除了基層存在不解,不少調研者也有困惑。半月談記者採訪的多位領導幹部坦言,他們調研的終點是“將報告交上去,完成任務”。一名幹部説,每個處室都承擔着調研任務,除了領導的,還有自己的,各部門的調研報告彙總上交後,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些報告能發揮多少作用確實存在疑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和南昌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尹利民等受訪專家表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不良調研傾向,出發點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調研而調研,是標準的本末倒置,嚴重違背了調查研究的初衷。部分幹部不願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不甘做精雕細琢的基礎性工作,本質上仍是脱離羣眾、脱離實際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調查研究是工具、手段和方法,核心要義在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成效還要看問題解決得好不好。專家表示,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必須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把準民生之脈、找對解題之方,並運用調研成果,集中精力解決一批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記者:晏國政、胡錦武、孫亮全、姚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