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缺車漲價是常態,現在買車還划算嗎?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綜合

今年的車市算得上是史上最反常的一年。回顧以往,汽車行業“官降優惠”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但就是很少發生過大範圍漲價的情況。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汽車車價都是水漲船高,並且不是某一品牌,而是整個大趨勢,這也引得汽車市場一片譁然。

在新車市場上,很多熱門車型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買車需要加價、排隊的現象層出不窮。在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很久沒有增配加價了,但今年部分車型煥新的同時價格也出現上調,“增配不加價”可能成為過去式。二手車方面,一些經銷商甚至開啓原價“回購”模式,開了一年的奔馳、寶馬等準新車,居然有人願意原價回收。今天軲轆哥就帶大家看看,到底汽車行業都經歷了什麼,未來買車是否會更貴?

01

官宣漲價、優惠縮減現象普遍

今年以來,車市出現了漲價潮,尤其是進口車型漲價明顯。包括奔馳、寶馬、斯巴魯、特斯拉等品牌的車型,售價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日前,軲轆哥從相關渠道獲悉了斯巴魯全新BRZ的售價,手動版價格為30.88萬元,自動版價格為33.08萬元。作為參考,初代車型在國內的售價區間為26.90-27.90萬元,高達5萬元的漲幅,勢必會讓部分人難以接受。

特斯拉對旗下車型進行調價已成為一種常態,但這次竟在不到一週時間內連續兩次上調Model 3的售價。11月19日,特斯拉Model3上線“後輪驅動版”新車型並取替“標準續航版”車型,官方指導價格為25.09萬元,新車相比老款價格上調1.5萬元。調價後的第5天,Model 3的價格又從25.09萬元上漲至25.5652萬元,漲價4752元。除此之外, Model Y價格從27.6萬元上漲至28.0752萬元。算上這兩次漲價,特斯拉今年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多達4次的漲價行為。

奔馳今年以來對旗下一系列車型進行了價格調整,其中大部分車型都是漲價增配。具體漲價車型方面,奔馳旗艦SUV G級價格變動明顯,其中奔馳G 350漲價3.82萬元,現起售價為146.8萬元;奔馳G 500漲價2.2萬元,現起售價為184.2萬元。雖然這款車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但是不影響有能力購車的消費者搶購它,這就是產品力。

自主品牌方面,2022款廣汽埃安AION Y 的售價也有所調整。相比2021款車型補貼後10.46萬元的起售價,2022款車型起步價調高了5000元。而2021款頂配車型售價為13.86萬元,2022款調高了6000元,售價為14.46萬元。雖然價格有所上漲,但新車在外觀和智能方面均實現了升級,依然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純電動SUV。

除了官方調價外,很多車型的終端價格都在回收,優惠大不如前,車源也比較緊張。據一名廣州某廣汽本田4S店銷售人員表示:“目前雅閣車源很緊張,優惠報價都是以當天為準,行情天天都在變。”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如奔馳、斯巴魯等品牌推出新款車型對價格上調將成為必然趨勢。

02

芯片短缺、原材料也在漲,車企壓力山大

車企們要漲價,當然也有它們一肚子的苦水和理由。軲轆哥留意到,此次車企給出漲價的原因,大多指向受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物流運輸成本上漲等影響。其中,芯片短缺是車企漲價的主要原因。

芯片是絕大多數電子設備的核心組成部分,汽車行業正邁向“新四化”,對芯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疫情對芯片工廠的影響,全球汽車廠商都陷入“缺芯”的窘境。目前已經有豐田、大眾、通用等多家車企宣佈在全球不同地區減少汽車生產,使經銷商都陷入無車可賣的窘境,物以稀為貴,車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據悉,芯片短缺的現狀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相關企業雖然已經通過加班加點來緩解短缺,但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未來還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維持這種狀況。

不僅是芯片短缺,近年來汽車上游原材料價格一直呈上漲趨勢,導致白車身、發動機、輪轂等汽車零部件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大宗原材料如銅、鋼、鋁材、塑料、鋰電原材料等都達到或快要達到歷史最高價格,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承壓,汽車生產成本陡增,利潤持續攤薄。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國內車企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在A股上市的11家乘用車企業中,多家車企淨利潤下滑,僅一家實現淨利潤增長,像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也均在下滑行列。顯然,如何提升淨利潤成為車企急需破解的難題。

03

為了應對成本挑戰,車企操碎了心

原材料價格、物流成本、勞動力成本在內的各種影響汽車生產成本的因素都在漲,一場嚴峻的“成本考驗戰”正向汽車行業襲來。但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宣佈漲價的車企還是少數,大多數車企對於成本上升均選擇了自我消化,暫時沒有把成本壓力甩給消費者,即不敢漲價。

為什麼車企不敢輕易漲價?一方面,汽車是高利潤的產品,其生產成本上漲照樣有利可圖,確保規模效應就能減弱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商品的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目前車市競爭依然非常激烈,車型漲價很可能會導致自身訂單大量流失,不到萬不得已車企是不會選擇漲價的。

當然,也不能一直在“賠錢賺吆喝”,車企也會有所行動。廣汽豐田有關人士曾對軲轆哥透露,公司正憑藉強化企業精益管理、控制生產成本等方式,自行消化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豐田汽車通過做好銷售預測,從精益生產、零庫存中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

最近鋰電池的上游材料紛紛漲價,不少整車廠與電池廠商紛紛投資或購買鋰礦,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降低生產成本。另外,部分車企會選擇停止供應某個車型配置,或者先交車後期補裝的方式,以此來解決芯片短缺的問題。也有車企通過技術創新來控制成本,寶馬為了減少關鍵原材料提價的影響,其正在研發一種新架構,該架構允許回收鋼鐵、鋁和塑料等材料來生產新車。

雖然目前物價呈普遍上漲趨勢,汽車受原材料上漲影響漲價也是在情理之中,但由於汽車價格一直處於下降階段,所以消費者是很難接受汽車價格的上漲,這也導致車企不敢輕易漲價。為了應對目前的原材料漲價潮,車企們“八仙過海”,無論是通過精益生產,還是通過技術創新,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在各種環節中降低成本,儘量不把它轉嫁給消費。但如果局面得不到改善,車企後期能否“扛得住”,還真的不好説。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5.4%,同比下降5.1%,位於榮枯線之上。隨着年底銷售旺季的到來,市場需求也將增加。但由於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仍在繼續,新車供應依舊不足。接下來的新車是否會集體漲價無法確定,但優惠力度肯定會縮水,且提車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所以現在買車都是且買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