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新橋闢驛站,蘇河水岸越來越親和

架新橋闢驛站,蘇河水岸越來越親和

上海正積極推進蘇州河上22座橋樑的景觀提升改造工程。 本報記者 袁婧攝

蘇河橋,橋橋有故事,不僅記錄着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文脈,還成為一道道獨特的城市風景。最近,好消息傳來:蘇州河上將再添一座人行橋。這座新橋集人文、生態、自然等元素,延續江南水鄉韻味,西起普陀區M50創意園區濱水步道,向東跨越蘇州河後與濱河慢行道相接。建成後,將加強蘇州河兩岸之間的聯繫,改善地區慢行交通環境,更好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上海正積極推進蘇州河上22座橋樑的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在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底藴和結合周邊環境的基礎上,突出“精、雅、簡”的總體設計目標,使蘇州河兩岸真正成為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

城市更新讓“橋蔭新空間”更有人情味

蘇州河沿線橋樑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分東、中、西段進行。東段從外白渡橋至成都路橋,結合近70歲的平均橋齡和歷史文化底藴,在保持原來形態的基礎上着力“精做”。中段為恆豐路橋至中山西路橋,在燈光“雅做”的同時,增設無障礙扶手等適老化設施。西段自強家角橋至外環吳淞江橋,考慮到橋齡小、人流少等特點,“簡做”的優化定位更契合環境友好等現代可持續發展理念。

每座橋的地理位置與環境色系各不相同,橋樑色調要達到“遠看色彩整體和諧,近看相融於周邊建築環境”的效果,最終確定以灰色系為主,同時注重歷史傳承的銜接與周邊景觀的融合。

橋上賞風景,橋下添活力。上海已啓動橋下空間品質提升工作,今年底前將打造一批有體驗度的“橋蔭新空間”示範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據市民需求,對中心城區橋下空間進行系統設計,使橋下空間能休憩、可閲讀、更温馨,讓灰色“水泥森林”變得更加生活化、更具親和力、更有人情味。

年內計劃建成開放12處濱河驛站

隨着蘇州河兩岸步道貫通開放,沿河景觀品質明顯改善,已逐漸成為休閒、健身、娛樂的“網紅打卡地”和市民休閒好去處。

在黃浦區,蘇州河沿岸“最美花園”位於外白渡橋、划船俱樂部以及外灘源建築之間。花園植物配置,上木以楓香、日本紅楓等為主,營造秋季霜葉流丹的景象;下木則種植多年生宿根花卉。遊園小徑採用汀步形式,並銘刻海派名作家的詩句,人們漫步休憩其間,仿若走進了老上海浪漫的詩意世界。

在虹口區,北蘇州路濱河空間貫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岸四段”和諧美景,使這塊區域成為“最上海、最舒適、最活力”的共享街道、河畔客廳,讓市民遊客可以“走過來、坐下來、美起來”,成為最能體現“建築可閲讀、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濱水遊憩景觀步道,營造出高品質人文生活氛圍。

在靜安區,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以“閲讀靜安·詩話蘇河”為設計理念,1.6公里全線重點打造水岸陽台、河畔明珠、歷史畫廊等多處濱水公共空間,相繼呈現上海總商會、四行倉庫、福新麪粉廠、蝴蝶灣等四大節點。

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透露,相關區和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市民服務站點佈局並加快建設,重點是結合驛站建設,緩解市民休息、喝水、用廁等基本需求難以滿足的矛盾。

據瞭解,蘇州河普陀段規劃建設25座蘇河水岸驛站,運用見縫插針式的空間複合思路,結合該段岸線蜿蜒曲折的特點,時而與豎向地形結合,時而利用橋下空間,規模緊湊,功能齊全。目前已建成普陀公園、知音苑、順義路綠地、武寧路橋等驛站。

按照計劃,今年上海規劃蘇州河沿岸驛站總數達到42處,其中普陀段、長寧段最多,分別為25處、10處;計劃建成開放濱河驛站12處,屆時將基本滿足250米服務半徑要求,提升市民羣眾休閒、休憩活動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作者:史博臻

  編輯:金久超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架新橋闢驛站,蘇河水岸越來越親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