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俄烏衝突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然而“雪上加霜”的情況發生了,石油大國沙特的油庫近日接連遭遇襲擊。讓人不禁想問,國際油價還會繼續漲嗎?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5日,沙特吉達,當地石油設施遭遇襲擊,現場火光和濃煙直衝天際。圖/IC photo
當地時間3月25日,沙特阿拉伯西部海濱城市吉達的北吉達油庫遭也門胡塞武裝襲擊,空中升起滾滾濃煙。兩個油罐起火,但無人員傷亡。據彭博社報道,該襲擊標誌着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地區緊張局勢升級,油價也應聲走高。
彭博社稱,北吉達遇襲油庫主要滿足沙特國內需求,對全球原油市場影響有限。但襲擊升級仍然令石油貿易商擔憂,現原油每桶價格已超過100美元。
這是一週以來北吉達油庫第二次遭到襲擊,該油庫儲存柴油、汽油和航空煤油,供油量佔沙特供應總量的25%以上。
近來數週內,胡塞武裝升級對沙特阿拉伯石油基礎設施的襲擊。當地時間3月21日,沙特阿拉伯方稱,任何全球石油短缺都不是沙特阿拉伯的責任。
路透社評價指出,這表明沙特越來越不滿美國對於也門問題的處理。目前,沙特與美國之間緊張關係加劇,在俄烏衝突開始之後,沙特拒絕西方國家要求增產石油的呼籲。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沙特阿拉伯敦促美國提供安全支持,尋求安全承諾,包括情報合作及行動支持,以應對也門胡塞武裝的威脅。
當地時間3月25日夜至26日晨,沙特主導的多國聯軍對也門胡塞武裝在也門首都薩那和西部港口城市荷台達的多處目標實施空中打擊。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多國聯軍稱該打擊是為了保護全球能源、確保供應鏈。
據新華社報道,3月26日,也門胡塞武裝表示將與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停火三天,並表示若多國聯軍停止空中襲擊,撤離軍隊,他們將承諾永久停火。 閲讀全文>>>
有一種罕見病危害極大目前卻無藥可醫,它就是CACNA1F基因突變。現在,在國內,由近40個家庭組成的患者組織正以星星之火的方式,推動這一罕見病治療藥物的研發進程。他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CACNA1F基因突變將導致嚴重的眼病,這就意味着患者將面臨徹底致盲的風險。孩子患上超級罕見病讓家長十分焦慮,可更令他們茫然的是研究這一疾病的科研人員少,沒有藥物,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
為了給孩子爭取治療機會,賈先生幾乎跑遍了北京所有的眼科醫院,見到了不少眼科醫生,醫生們給出的建議基本都是讓孩子少上網、增加户外活動時間等,同樣無法給出有效的治療方案。
有這樣無助境況的家長,不止賈先生一個,是CACNA1F家屬羣將他們聯繫起來。賈先生告訴記者,這個羣是家長們互相溝通孩子病情、獲得相關治病信息、科研信息最重要的渠道。這個羣裏,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佛山、常州、成都等城市的35個家庭。
慢慢地,家長們的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回應。一次偶然的機會,賈先生在上網查資料的過程中找到了中國基因病毒載體專家吳小兵。今年2月,在吳小兵的牽線搭橋下,專項基金設立CACNA1F基因突變研究項目組,來自醫院、高校、藥物研發機構的專家、學者加入其中。
賈先生説,自從有了這個項目組,家長們把專家、學者拉進患者家屬羣,“每天我們都會問專家們,有什麼進展嗎?需要家長配合做些什麼?專家們也都會為大家一一解答。”賈先生告訴記者,在這個科研平台上,家長們和專家、學者一起前行,大家迫切地期待治療藥物早一天研製成功。閲讀全文>>>
一遊客在貴州梵淨山的金頂摩崖石壁刻字被罰12萬元,近日引發熱議。被法院罰款12萬元,足以讓當事人為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付出“疼到肉”的代價,也是對文明旅遊底線的再次宣示。
2021年9月27日拍攝的貴州梵淨山風光。圖/新華社
近日,貴州省江口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梵淨山“金頂刻字案”,判決被告陳某支付各項修復及賠償費用共計123952.08元。法院審理查明,2021年7月11日,被告陳某在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梵淨山遊覽時,使用登山手杖在梵淨山金頂摩崖石壁上刻畫了“麗水陳國”4個字。
金頂摩崖石壁不僅屬於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人文景觀,同時也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專業機構鑑定,被告陳某此舉造成文物“部分破損”,對梵淨山的景觀美學功能和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其行為不僅危害了梵淨山自然遺產安全,也帶來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一些每到一地就要寫下“到此一遊”的人,或者心懷僥倖,或者覺得只要把握一下“度”,別在“重要文物”上動手就可以了。殊不知,刻畫塗鴉之類的不文明行為,情節固然有輕重之別,但性質卻如出一轍。
對此,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相應的旅遊“黑名單”制度,如果涉嫌破壞損毀文物,還可以依照《文物保護法》和《刑法》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也明確規定,刻畫、塗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蹟的,給予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閲讀全文>>>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近日擬將冷淡、漠視等行為納入家暴,最快24小時出人身保護令。這一舉動再次引發人們對家庭冷暴力的關注。反家庭冷暴力,如何才能在法律層面落到實處?
家庭成員之間的冷淡或漠視,作為一種冷暴力,後果不亞於身體侵害,同樣不為法律所容忍。圖/IC photo
現實裏,冷暴力並不鮮見。但很多時候,受害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傷害。長期遭受冷暴力的人,容易出現情緒表達障礙和性格扭曲,而這也往往又成為受害人繼續被暴力對待的理由。
事實上,在安徽之前,於2020年8月施行的《吉林省反家庭暴力條例》,也已將冷暴力納入家暴範疇,規定採取冷淡、漠視等具體行為方式為家庭暴力。各地明確對家庭冷暴力予以立法規制,足以體現社會在此方面的基本共識。
冷暴力由於複雜而隱蔽,在法庭上很難舉證。因此,從預防的角度,首先要從源頭上對冷暴力案件受害者進行更為全面的保護,使之能夠識別並抵抗這種隱秘的暴力風險。
鑑於家庭冷暴力案件的特殊性,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堅持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主導該類案件的全部訴訟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當事人進行舉證。
在我國的類似案件中,當受害人已經舉出初步證據證明存在冷淡、漠視等冷暴力行為時,可考慮由施害人提供證據證明自己不存在對受害人的精神傷害的故意或過失行為,以舉證責任轉移來保護弱勢羣體。
地方立法將冷淡、漠視納入家暴範疇,是一次旗幟鮮明的表態。尤其是通過對冷暴力行為的列舉、解釋和説明,使得受害人能夠辨別自身處境,從而不必陷入自我歸因,或因懼怕、羞恥而回避他人和社會的支持與庇護。
希望各地的反冷暴力立法能夠如陽光照射到那些人性陰暗的角落,給予受害人直面危險的勇氣,使之免於恐懼、免於暴力。閲讀全文>>>
編輯 李佳蓉 侯韻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