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圖文|台應新

去年國慶節“黃金週”的天氣,與今年國慶節七天假期的天氣狀況差不多,一半時間陰雨綿綿,一半時間時晴時陰。

所不同的是,去年國慶節“黃金週”期間,黃河上游的洪水噴瀉洶湧,黃河沿線水位不斷上升,黃河山東段正處於汛期洪峯的高位期。據統計,去年山東黃河段每天有2500名黃河職工、多批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萬名防汛志願者,在黃河兩岸的河堤上加強巡訪,徹夜不眠地度過了“濤聲依舊”的國慶假期。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網略截圖 侵刪)

黃河濟南段全長183公里。僅在9月底10月初,黃河濟南濼口段9天裏就發生了3次帶有編號的洪水。從上游彙集而來的滾滾波濤,裹挾着泥沙奔湧而來,翻騰而去。

黃河濟南濼口水文站如果流量監測到了4000立方米/秒,兩岸的部分河灘樹林就會進水,相關部門也會有相對應急措施出台。10月6日,黃河濼口浮橋入口已經被洪水淹沒,濟南濼口水文站測得最大流量達到了5170立方米/秒,水位是29.20米,激流滔滔,水拍兩岸,水漲人急,形勢嚴峻。

好在預警和預案准備及時,措施得力,再加上兩岸市民嚴防死守,素有“地上懸河”之稱的洪水,正在悄悄地、逐漸地隱退,順流而下,歸入大海。

二十天過後,濟南濼口段的流量是2440立方米/秒,水位回落至正常運行的26.49米,退水過程結束。10月25日,濟南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終止了有關防汛應急響應。

經過近一個月的關注和牽掛,我想去看看黃河36年來最大流量回落之後“餘威”的模樣。

10月17日中午,我們一家人驅車來到黃河濟南濼口西段。我看到像我一樣關心這黃河汛情的人還真不少,漫長的大壩林蔭道上,不時的能看到三三兩兩的私家車停靠在路邊,大家話語不多,都在靜靜地觀賞,或默默地拍照。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我站在標有“38”字樣石樁的堤岸上,猶如一位多年不搖櫓行船、不喊黃河號子的老船工,東望望,西看看,心裏一片坦然。河水雖然湍急的流淌,但是非常的温順,只是河面加寬了,漩渦增多了。

側身望去,河堤下靠近黃河岸邊的一部分河灘和樹林裏還有積水,但是兩岸的堤壩依然牢固,堅不可潰。此時黃河的情景,完全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大河之治,始於安瀾。

記得那天中午去看黃河,天氣出奇的好,仰頭凡是能看到的空間,陽光中沒有了雲彩的陪伴,真的不用濾鏡粉飾,天空一片耀眼的湛藍。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本人拍攝)

影子投在沙土地上,都是那麼的清晰,連我舉起手機拍照投下的影子,都是黑黑的、濃濃的身體輪廓。

我的眼睛長時間地盯在腳下的水面上,仔細觀察河水中漩渦的變化,發現每一個漩渦的形成、旋轉、流淌和消逝的形狀,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以各自的旋轉方式向前奔湧,又在不同的地方消逝,然後,又有新的漩渦形成······,這應該就是一種物體形態從生成、發展到消失的自然更替過程。

都説晴朗天空夕陽下的餘暉,是透亮的、耀眼的,我信了。此時如果面對着夕陽拍攝,我只能眯着雙眼,看到的落日只是一圈光環;如果背對着夕陽拍攝黃河上的鐵路橋,就會得到一張灑滿金光、沒有陰暗死角的精美照片。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本人拍攝)

此時,一列滿載貨物的火車,猶如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正在從這座百年老鐵路橋上由北向南緩緩駛過,遠遠望去,它沒有鳴笛,也聽不到車輪轉動的聲音。我立即用手機拍下了這巧遇一刻的視頻,見證了滔滔黃河水之上濟南百年鐵路建造史的延續。

為了進一步治理黃河,濟南已經拆遷改建了506平方公里的黃河灘區,並建造了170多公里的生態防護林。這條彎曲的、長長的綠色生態長廊,一年四季變換着不同的景色,已經成為廣大市民遊玩拍照的網紅打卡地。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網略截圖 侵刪)

黃河,昔日它是一條洪水時常氾濫的“害人河”,後來經過多年治理疏通它成為了“母親河”,今日它又是一條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據悉,濟南正在建造“濟南黃河文化展覽館”和國家要建“黃河河口國家公園”。

黃河,但願你千年無恙,萬年安瀾。

壹點號台柱子説事兒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6 字。

轉載請註明: 紅•十月|去年十月,我見證了黃河汛期的安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