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人打底,為啥新車還是賣不動?有些人註定買不了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最近幾年,每年超過2000萬輛的汽車銷量無時不刻不在向全球車企散發着誘惑和魅力。而14億人口,全球最大的人口數量,無疑是這個市場最具有未來潛力的代表數據,我們相信,高速發展的經濟,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是很多國際廠商和自主品牌廠商扎堆雲集國內頗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正如目前很多國際廠商將目標轉向印度市場一樣,未來的市場規模預期本質上就代表了市場潛力,而在這一塊,全球範圍內,恐怕能和國內汽車市場相較的國家和地區並不多。但是我們卻也看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到2019年,國內的汽車保有量僅有2.6億輛,其中個人名下登記的汽車保有量為2.26億輛。而且從2018年開始,國內汽車市場似乎被按下了慢進鍵,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多個月份乘用車銷量下滑,銷量出現增長的月份屈指可數,並且出現銷量增長的月份,一般都伴隨着税費刺激、基數較小等方面的因素,正常的“健康”增長,幾乎沒有出現過。與此同時,國內汽車市場伴隨着一股來勢極為迅猛的退場潮。從2018年至今,國內很多汽車廠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隨着國內汽車需求的持續萎縮,市場份額和銷量迅速向優勢品牌靠攏,大量處在劣勢地位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就只能以退場甚至是倒閉告終了。7月份最新數據顯示,國內銷量位於前15位的車企們,佔據了79.2%的市場份額,剩下“海量”的汽車廠商,主要是自主品牌廠商,只能分享剩下20%多一點的市場份額,那麼大多數廠商的邊緣化甚至是倒閉就不可能避免了。那麼為什麼有14億人打底,國內汽車銷量開始持續下滑,消費者突然不願意買車了呢?首先我們也都知道,14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和小孩,這一部分人購買新車的幾率是比較小的,購車的主要羣體依然是青壯年人羣,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隨着二胎開放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產生,老人和小孩的人口數量是在不斷增加的,尤其是不具備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數量的確是越來越多。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購買汽車人羣的基數,也就是説,14億人口看似龐大,但是真正處在汽車購買年齡層的人口數量並沒有這麼多。當然對於青壯年來説,能真正買車的人又有多少呢?事實上,隨着80後、90後成為國內汽車消費的主要羣體,看似擁有強大的購買力,但是這兩代人本身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在我們看來,對於當下汽車市場而言,一個影響重大的場外因素就是房地產價格,隨着房價越來越高,房子成為年輕人走向婚姻的“敲門磚”,房價在房子被動成為剛需的情況下越來越高,導致很多中青年的積蓄和未來收入全都壓在了房產上,導致這些人羣在汽車購買方面缺乏一定的信心和能力,這一點幾乎是不能被忽視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便是,國人的收入能力依然沒有達到大面積購置汽車的水平。之前財經網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國內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20000元的人口只有70萬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10000元的人口只有854萬人,有6億人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大多數國人真心是沒有辦法在經濟能力上支撐自己和家庭去購置汽車產品的,這也是一個現實。當然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情況是,那就是在國內養車的成本越來越高,我們看到隨着國內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開車上路擁堵,找不到停車位基本上已經成為城市用車的通病了,加上高油價、維修保養、税費、保險費用,其實對於很多中低收入消費者來説,不僅買車比較難,而且買車之後的維修保養也是需要很大支出的。所以其實從當下的水平來看,尤其是該買車的消費者都買了車之後,14億人口就是水中月鏡中花,看起來美好卻觸摸不到。事實上龐大的人口數量在國內汽車剛起步的時候,的確為很多廠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和利潤。但是如今年隨着國內汽車市場逐漸進入消費穩定期,14億人口已經説明不了什麼問題了,這14億人口不可能全部形成購買力,在房價、收入等“場外”因素的影響下,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就是註定買不了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8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