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釋疑“颱風三大誤讀”:雖未正面登陸影響不容小覷

“颱風‘美莎克’雖未正面登陸我國,但累計降雨量大且落區重複,影響不容小覷。”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玲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再次發出提醒。

第9號颱風“美莎克”已於9月3日凌晨1時30分前後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中央氣象台預計,“美莎克”將以每小時6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轉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於今天中午前後進入我國吉林省境內,今天夜間進入黑龍江,並逐漸變性為温帶氣旋。

張玲説,與颱風“巴威”相比,“美莎克”與冷空氣結合,影響範圍更廣、降雨更強,大風持續時間長、陣風風力大,黑龍江大部、吉林、遼寧東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將出現大到暴雨。

在東北,颱風不算“常客”。颱風“巴威”和“美莎克”生成緯度略高,移動過程中副高東退,為颱風留出了一條北上通道。專家指出,儘管這兩個颱風均未正面登陸我國,甚至登陸後級別降低,但風雨影響仍不可小覷,需要嚴密防範。

風雨最強的地方,不一定在登陸點

專家釋疑“颱風三大誤讀”:雖未正面登陸影響不容小覷

張玲説,颱風影響期間,雨下在哪兒、下多大,與颱風的強度、中心位置有一定關係,但它們之間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影響降雨的因素諸多,降雨落區並非侷限於颱風中心或登陸點,在水汽輸送充足、上升運動強烈的區域,強降雨就有可能光顧。

一般來説,即便是結構完整的颱風,也並非整個覆蓋範圍內全是降水,更別提有些結構不對稱的颱風。因此也很可能出現登陸點無大礙,但其他側“遭殃”的情況。2006年的第4號颱風“碧利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碧利斯”強度沒有達到颱風級,但是強降水主要集中在其南側,給福建、江西、廣東等地造成相當嚴重的洪澇災害。

張玲説,對於“美莎克”來説,目前的研判是其降雨影響將明顯強於颱風“巴威”,具有影響範圍大、累計雨量大、強降雨落區重複、風雨交加等特點。而東北地區近期降雨頻繁,需防範降雨疊加效應,做好防汛工作,注意防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以及城鄉內澇。東海、黃海及華東沿海需防範大風對船舶航行、海上作業平台、漁業和沿海養殖業等不利影響。

登陸後台風減弱變性,不等於風雨變小

專家釋疑“颱風三大誤讀”:雖未正面登陸影響不容小覷

據預報,颱風“美莎克”登陸後強度明顯減弱,3日夜間在黑龍江省境內變性為温帶氣旋。這意味着風雨會減小嗎?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張玲説,颱風登陸後,有可能與冷空氣打個配合,有利於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或在地形的作用下,產生更強烈的垂直運動,帶來更大的風雨。從統計上來看,颱風越強,確實往往會帶來更大的降水量。但有時候,那些看上去結構鬆散、不起眼的弱颱風,一旦遇上天時地利,也能帶來可怕的影響。

比如,颱風“美莎克”到東北後,雖然強度變弱,但在另一個系統高空低渦的助攻下,風雨絲毫未減。

颱風變性是指熱帶氣旋北移至温帶地區,受西風槽影響而失去了熱帶氣旋的特性,轉變成温帶氣旋。“冷空氣入侵颱風後,破壞了颱風暖心結構,導致其變性。”張玲説。許多台風在變性之後呈現出減弱或移走的趨勢,但對於颱風“美莎克”來説,在9月3日至4日變性的過程中,恰逢風雨強烈的時段。

颱風“段位”低,影響力可能不一般

專家釋疑“颱風三大誤讀”:雖未正面登陸影響不容小覷

從統計上來看,颱風越強,確實往往會帶來更大的降水量。但有時候,那些看上去結構鬆散、不起眼的弱颱風,一旦遇上天時地利,也能帶來可怕的影響。

比如2018年第18號颱風“温比亞”,僅在登陸前維持強熱帶風暴7個小時,其餘時段均維持在熱帶風暴或熱帶低壓。它看似柔弱的“身軀”,導致24個縣市突破降雨量歷史極值,出現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澇災害。

中央氣象台工程師孫舒悦説,一定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我國的颱風,哪怕它沒有正面登陸、或者登陸後減弱。因為,也許在冷空氣甚至特殊地形的順手助攻下,颱風的影響力可能不一般。

中國氣象局目前的研判是,此次“美莎克”颱風風雨影響將明顯強於颱風“巴威”。專家提醒,東北地區正處於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產量形成關鍵階段,“美莎克”帶來的風雨天氣可能導致作物倒伏、農田積澇以及農業設施和經濟林果受損,建議提前採取防範措施,以避免或減輕損失。此外,受颱風影響期間,應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户外危險作業;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儘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3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釋疑“颱風三大誤讀”:雖未正面登陸影響不容小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