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奧|冬奧有羣破解“風雪密碼”的人

昨天一早拉開窗簾,窗外大雪漫天飛舞。

與身在張家口賽區的小夥伴通電話,那邊雪也不小——2月13日這天,北京、張家口、延慶三個賽區普遍降雪。

早在2月5日,北京市氣象局總工程師季崇萍就透露:截止到2月20日,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可能有三次冷空氣活動,2月7日前後受弱冷空氣影響,有3—4級北風;2月11至13日前後,有弱冷空氣及雨雪天氣過程;2月18日前後還有一次冷空氣活動。

果不其然。原定於2月6日11時開始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因天氣原因推遲一天。在此期間,氣象預報團隊逐小時研判風速變化,持續提供精準的氣象服務,最終確保比賽順利完成。2月10日的這場降雪,再次顯示了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的重要性,預報的精準和高效贏得了廣泛好評。

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奧項目尤其是室外舉行的項目,受氣象條件影響更大,風速風力、氣温雪温、能見度等,都可能影響運動員的發揮,甚至關涉運動員安全。以素有“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高山滑雪為例,運動員在賽道上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140公里左右;而對大跳台等項目來説,能見度差既影響運動員判斷,又會給裁判帶來麻煩,必須精準監測氣象條件。

“一天變四季”“十里不同天”,複雜山地的氣象精準預報,本就是國際公認的難題。從山頂滑降起點到山腰起跳點,再到山腳結束點,氣温、風速差別極大,別看賽道只有幾公里,要對其進行百米級的預報,幾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

但北京冬奧會期間,我國氣象科技創新首次具備了“百米級、分鐘級”精準預報能力,即在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可以提供網格間距達到100米,時間精確到10分鐘一次的預報!

如果以為只有風會帶給運動員麻煩,雪則越多越好,那是對冬奧會的一種誤會。雪温和雪質不同,運動員必須選擇不同的為雪板打蠟的方案。降雪還會對賽道造成影響,有時不得不迅速展開除雪,甚至終止比賽,因為新下的雪可能與賽道上的雪擁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混合在一起會影響賽場雪的穩定性……

北京冬奧會有一支降雪粒子科學觀測實驗小組,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夢幻的團隊,任務就是研究降雪粒子的形狀、雪深隨時間變化等雪的特徵:他們不會放過冬奧賽區的每一場降雪,細心解讀着“雪花的秘密”。

“天有不測風雲”,冬奧氣象服務保障團隊追風逐雪,只為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行。我們在觀賞精彩賽事、為運動員吶喊時,也不該忘記這些“算天人”的付出與成就。(燕都融媒體記者 劉採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8 字。

轉載請註明: 科技冬奧|冬奧有羣破解“風雪密碼”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