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將力推數字貿易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

“預計到2025年,中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4000億美元,佔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50%左右。”9月3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峯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上發佈了《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報告介紹了“十三五”時期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的總體情況和出口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分析了“十四五”時期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並做出發展展望。

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東堂在發佈《報告》時稱,隨着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數據為生產要素、數字服務為核心、數字交付為特徵的數字貿易蓬勃興起正在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貿易方式。“十三五”時期,中國數字貿易規模快速擴大、數字貿易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數字貿易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初步形成、數字貿易領域有序開發、市場主體發展活躍、數字貿易國際市場拓展持續。

《報告》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將着力推動數字貿易領域的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數字貿易規模將持續擴大,數字貿易發展特別是創新發展將迎來新的機遇。

王東堂稱,“十四五”時期的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將呈現以下六大特點:數字貿易規模將會持續擴大;數字貿易新業態不斷湧現;數字貿易開放水平有序提升;數字貿易規則制度逐步健全;數字企業國際競爭力將明顯提升;數字貿易國際規則制定能力增強。

王東堂還指出了“十四五”時期,中國數字貿易發展面臨五大發展機遇。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貿易發展,明確指出要加快數字貿易發展,推進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人員跨境出行受限,大量依賴面對面的傳統服務貿易轉到線上,推動數字貿易逆勢增長;三是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將推動全球數字貿易保持高速增長,為中國數字貿易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四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快速推廣應用,為數字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五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潛力巨大,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將為中國的數字貿易相關企業提供新的市場機遇和前景。

從挑戰方面看,一是主要大國紛紛出台數字貿易國家戰略,完善國內立法,數字貿易規則成為國際競爭的新賽道、新領域;二是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尚未形成,加劇數字鴻溝和數字貿易失衡,影響全球包容性增長;三是數字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個人數據泄露、黑客攻擊等事件頻繁,一些國家將數字安全泛化,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抬頭。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金蕾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44 字。

轉載請註明: 商務部:將力推數字貿易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