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球基建今年大熱,美歐為何一擁而上?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本文轉自【新華國際頭條】;

今年美歐先後推出全球性基建方案,美國6月推動提出G7版“重建美好世界”計劃,歐盟12月宣佈“全球門户”戰略,均表示將立足全球範圍為基礎設施提供投資,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需求。加上近年推出的“藍點網絡”“美日數字基礎設施倡議”“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各類計劃,發達國家在全球基建領域製造了不少話題。

基建投資是“花大錢”的事,發達國家為何熱衷在這一問題上“刷存在”?它們是否真的有能力“重建美好世界”?種種基建方案對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有何影響?

抗衡“一帶一路”?

美國白宮6月12日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和七國集團合作伙伴同意發起新的全球基礎設施倡議“重建美好世界”,這是由“主要民主國家領導的價值觀驅動、高標準和透明的基礎設施合作伙伴關係”,旨在滿足發展中經濟體基礎設施需求。

歐盟12月初發表聲明稱,“全球門户”戰略將以歐盟在社會、環境、財政和勞工方面的高標準為基礎,致力於國際穩定與合作,展示民主價值觀如何為投資者提供確定性和公平性、為合作伙伴提供可持續性、為全世界人民帶來長期利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該戰略將支持對優質基礎設施的投資,遵循最高的社會和環境標準,且需要符合歐盟的民主價值觀和國際規範標準。

多家西方媒體猜測美歐的基建計劃意在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於這一點,美國並未迴避,歐盟則比較曖昧。

這是12月14日拍攝的斯里蘭卡南部漢班託塔港堆場。新華社發(斯里蘭卡總理府媒體處供圖)

白宮在6月公佈“重建美好世界”倡議的聲明中明確表示,拜登參加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時討論了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並承諾採取具體行動,幫助中低收入國家滿足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歐盟在官網問答中沒有正面回應“全球門户”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關係,而是表示,中低收入國家和地區面臨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全球門户”能夠根據合作伙伴的需求為全球基礎設施發展提供創新性選擇,能夠展示民主價值觀如何為投資者提供確定性和透明度,為合作伙伴提供可持續性,併為全世界人民帶來長期利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李自國認為,西方提出基建計劃企圖對沖“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甫一提出,西方便開始抹黑攻擊,當西方感到光抹黑攻擊還不夠的時候,便提出了自己的基建計劃,試圖給發展中國家提供所謂的替代方案,提高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要價,阻礙“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步伐。

在美歐兩項基建計劃的實施原則中,所謂的價值觀引領顯而易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鄧子梁表示,美歐基建計劃明確與所謂民主價值觀綁定,符合西方國家一貫的“買一送一”的價值觀輸出投資風格。

“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

為推動“重建美好世界”倡議實施,白宮表示將尋求調動其發展融資工具的全部潛力,包括金融發展機構和國際開發部門等;除了通過現有雙邊和多邊工具籌措數十億美元外,還將與國會合作,擴大發展融資工具包,希望與私營部門、其他美國利益相關者和七國集團合作伙伴一道,在未來幾年為中低收入國家籌集數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

“全球門户”戰略將通過“歐洲團隊”實施運營,積極擴大來自歐盟機構、歐盟成員國及其金融和發展機構,如歐洲投資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的資源,還將積極尋求調動私營部門的資金,確保投資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並支持獲得可持續融資。“全球門户”的目標是從2021年到2027年籌集3000億歐元。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華盛頓白宮出席基礎設施投資法案簽字儀式。新華社發(沈霆攝)

專家認為,上述基建計劃推行難度很大。歐美在基建方面的決策效率首先就要打上問號。美國國內的基礎設施項目尚且因為兩黨角力而落地困難,海外項目的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而歐盟決策程序的複雜也是有目共睹。此外,基礎設施投資的回報週期很長、回報存在不確定性,西方私營企業到欠發達國家去投資的積極性值得懷疑。如果西方企業在發展中國家推行發達國家的社會、環境、財務與勞工標準,將會遇到重重阻力。

總體而言,基礎設施一般是大投入、長週期項目,發達國家從決策機制、勞動成本、運營效率上來説並不存在比較優勢。

“海量”基建缺口容得下更多計劃

根據二十國集團2018年發佈的《全球基礎設施展望》報告預計,到2040年全球基礎設施存在15萬億美元的投資缺口。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全球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更加凸顯,預計未來將需要更多資金投入。專家認為,各方提出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雖然可能存在局部競爭,但因市場巨大,完全可以共存,容得下多個國家共同參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初明確表示,中方歡迎一切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促進共同發展的倡議。不同的相關倡議之間不應該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關係,而應該提倡兼容幷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

鄧子梁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經過8年發展,在部分國家和產業已經形成一定口碑基礎與先發優勢。一定程度的國際市場競爭,有利於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國際競爭中磨練成長,是中國企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

專家提出兩點建議,一是修煉內功,提升中國企業國際管理能力,以高質量國際化迎接來自歐美版基建項目的競爭;二是合作共贏,儘可能多納入國際利益相關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穩步推進各領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