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姥姥誰更疼娃?心理學給出答案,孩子的內心感受也不同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原先隔代育兒以奶奶為主,可如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姥姥也漸漸加入帶娃大軍,而“奶奶好還是姥姥好”成了讓孩子們糾結的問題,那麼,兩者到底誰更疼孩子?在孩子心裏,誰的位置更高呢?
如果是獨生子女,對於姥姥而言,她就只有這麼一個女兒,照顧外孫肯定是樂在其中,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母愛,為了能夠減輕女兒的負擔,他們在照顧孩子時更用心,完全是出於疼閨女的心態去照顧孩子。
有的婆婆幫忙帶娃並不是出自內心所願,只是擔心不幫忙帶娃,會讓兒媳婦心生嫌隙,將來不善待自己。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秉着公正的立場,奶奶幫忙帶孩子出現的問題更多,畢竟自古以來婆媳問題就是千古難題。
從教育方面看,奶奶普遍更為溺愛子孫,更容易和兒媳婦因育兒分歧產生矛盾,他們常常以長輩自居,趾高氣揚地站在兒媳婦的對立面,內心更希望孩子與自己親一些,帶娃時我行我素,完全不顧和兒媳婦的關係變差,很容易放任孩子。
而姥姥則相對嚴格,他們害怕帶不好孩子,會讓女兒操心,發生矛盾時更願意服軟,聽從女兒的建議和想法,為此,對孩子獎罰分明。
另外,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如今性思想較為開放,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假設,以婆婆的身份而言,他們內心深處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是自己的“親孫子”,如果孩子長得不像兒子,則會加重內心的疑慮,對寶寶的疼愛摻雜些許懷疑。
作為孃家人,女兒生的孩子無疑是親外孫,既疼女兒,更疼孩子,比親家內心更安寧穩定,為此,姥姥無疑是排在奶奶前面的。
並且,如果婆家人重男輕女,他們更希望抱孫子傳宗接代,若是兒媳婦頭胎生了女兒,心裏自然是不舒服,極力催促生二胎,而姥姥則會一視同仁。
苗苗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説,奶奶和媽媽總喜歡吵架,自從媽媽生了弟弟後,奶奶對自己也不疼愛了,而姥姥卻從未改變過。
豆豆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他説奶奶總喜歡説媽媽的壞話,指責媽媽的不對,可是姥姥卻總説媽媽很不容易,要讓他聽話、懂事,多體諒媽媽。
陽陽是一個十歲的男孩,從小到大都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而姥姥家只是逢年過節去拜訪下,姥姥會給他買玩具,做很多好吃的,但是不會在姥姥面前肆無忌憚地撒嬌,甚至有些生疏,而對奶奶就格外親近些。
由此可見,孩子和奶奶姥姥的親近程度主要看的是誰在照看孩子,另外,如果是雙方都曾參與到育兒過程中的話,姥姥似乎更能得孩子的心。
或許是婆媳矛盾在其中作祟,在孩子眼裏,奶奶和姥姥的差異性多體現在對媽媽的態度上,到底誰在孩子心裏最好,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因為每個家庭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陪伴時間的長短以及老人對娃的呵護程度。
不管是婆家還是孃家帶娃,都不能只看身份,關鍵要看品行和特質,嘴上説得天花亂墜,行動上毫無動靜,這肯定是不行的;有的老人言語粗俗、行為不端、存在不良嗜好的話,也不適合帶娃的,很容易帶偏孩子,不利於其身心發展。
如果想要雙方老人在孩子心裏處在平等的位置,那麼一定要懂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彼此間多包容、多理解、多尊重,可以讓親家和婆家輪流帶娃,孩子在享受雙倍寵愛的同時,又能將奶奶和姥姥放在內心平等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