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能否重塑?百日內 觀察這幾個“風向標”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當地時間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後正式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一般來説,美國新政府上台後首個100天的行動常是外界關注的重點,因為從中往往可看出新總統的執政風格和優先事項。從歷史來看,以往的美國總統也的確常會在首個百日即推出重大舉措,譬如當年奧巴馬的經濟刺激法案,或小布什的減税方案等,當然也會在此期間遇到阻力。
拜登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
“拜登在國會中擁有的優勢將比當年特朗普上任時更小。他將會迎來一個困難重重的百日,何況我們還處在疫情中。”《華爾街日報》20日援引學者分析稱。那麼,在未來的100天內,拜登政府可能出台哪些對中國有影響的政策或舉措?哪些事件或將成為未來三個月裏折射出中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
重啓工作層對話,明確彼此期待與紅線,為未來四年“定基調”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前副會長包道格此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拜登上台後的百日裏,其對華事務最優先事項將是重建一個正常的、有計劃的決策過程,並挑選有能力和經驗的人才填補相應職位的空缺。
“我不期待中美關係會在百日內有什麼重大突破,比如宣佈一系列政策變更的重大聲明。不過,這實際上有助於中美關係冷靜一下”。他預計,雙方可能會舉行一系列工作層面的會議,逐漸回到解決實際問題、尋找減少潛在衝突的常規工作中。
包道格認為,考慮到當下兩國關係的複雜性,中美領導人會晤料不會在短期內發生。不過,美國的新任國務卿、防長等重要官員預計將與其對應的中國官員重啓溝通,彼此瞭解風格,並告知對方各自的期待、紅線、地緣政治戰略雄心,以及對對方地緣政治行動接受的界限在哪裏。“這將是非常有價值的討論,其中也存在很大空間。”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未來三個月中,中美關係面對的一項最重要的議程是為兩國在未來四年的關係規劃“大致路線圖”。他認為,首先,拜登政府應與中國順利完成對接;第二步,找到合作領域改善兩國關係;第三步,是對於接下來中美關係應何去何從達成大體上的共識與路線圖。
“接下來的一百天,將是一個雙方謹慎試探、摸索和改善的過程。也許可以期待一些向着積極方向發展的跡象和信號出現。”這名中國學者這樣分析稱。
“一定程度上的信心恢復,併為雙方關係定下基調,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核心議題上重啓例行對話機制,將有助於為未來更困難的對話奠定基礎。”美國政治雜誌《政客》援引美國國土安全部亞太區主任娜奧米·威爾遜的話這樣展望拜登首個百日內的對華政策。
選擇與任命美國駐華大使——百日內的一個“風向標”
曾擔任過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包道格認為,在拜登就職後的首個100天內,值得觀察的一個“風向標”是美國新任駐華大使的挑選和任命,以及中國對大使人選表示出的態度。
“我曾記得馬克思作為主要撰稿人的《紐約論壇報》在1857年曾刊登過一篇社論這樣寫道:‘外交是一條下水道,政治泥沼中的渣滓和垃圾經常通過它流出。一個不適合呆在國內的人,往往被派往國外。’美國有個壞習慣,那就是任命業餘人員去擔任那些需要專業知識的職位。”美國前駐華公使、“中國通”傅立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這名曾於1972年陪同尼克松總統“破冰”訪華的美國前任外交官建議,鑑於中美關係目前的糟糕狀態,拜登需要選擇一位能力出眾、外交業務嫺熟的大使以修復中美關係,而不要依據財富、政治資歷和他們在國內表現出的“好鬥性”來決定駐華大使人選。
尋找對華互動“切入點”:孟晚舟會被釋放嗎?
面對中美這對世界上最複雜的雙邊關係,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拜登在未來幾個月內需要面臨的另一項挑戰是: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對華互動“切入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目前中美兩國幾乎所有通道都被切斷的情況下,應對氣候變化是最可能取得突破的領域。他解釋道,在抗疫方面,美國料在短時間內仍無法放下身段,不過倘若美國的疫情在拜登就任後仍遲遲不能好轉,最終美國或仍將不得不與中國合作。
吳心伯認為,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一事的處理也可能成為兩國互動的“抓手”。如果拜登政府優先解決孟晚舟事件,讓她順利回國,將對改善中美關係的氛圍非常有幫助。他表示,自己在與美國政、商、學界接觸中感到,他們普遍認為美國試圖起訴和引渡孟晚舟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敗筆,不僅未能達成任何目標,還將加拿大“拖下水”。新政府上台後,拜登政府應儘快解決這一問題。
不過,金燦榮對於孟晚舟在短期內獲釋不抱期待,他認為,孟晚舟可能會被拜登政府放在中美經貿問題的框架下考慮,“百天之內很難看到結果”。
幕後溝通,商人探路?
《華爾街日報》20日分析認為,在短期內,拜登在貿易領域將繼續延續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他不會立即取消特朗普對一些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税,也不會改變特朗普政府此前與中國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不過,這並不表示未來三個月內兩國在經貿領域將毫無進展。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儘管拜登在貿易問題上的態度十分審慎,但在美國新政府採取實質性行動前,中美將會通過商會、民間等“幕後渠道”進行“探路”,且這種情況已經發生。
他表示,在拜登上任不久後,中美很可能有、也應當有重要商界人士對對方進行訪問,傳遞兩國間某種信息或信號,推動雙邊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他表示,此前中國政府與星巴克CEO之間的互動即是一種釋放善意的舉動。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美國商會一名高級官員上週表示,有跡象表明,一個由中國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將在拜登上任初期訪問華盛頓。該官員稱,這樣的訪問可能有助於為改善美中關係和推動更廣泛貿易協議的進展奠定基礎。不過,拜登團隊和中國外交部對此都尚未確認或給出進一步信息。
一些可能與中國表面上無關、但實際影響很大的措施…
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國家的關係,永遠要比表面看到得更為複雜。“從技術上來講,拜登在其上任首個百日內採取的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措施,可能恰恰和中國沒有直接關係”,《政客》此前在其“中國觀察”專欄中這樣分析認為。
傅立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於拜登面臨着參眾兩院的微妙平衡,他必須設立並堅持自己的優先事項,即處理特朗普政府對新冠疫情的笨拙反應,“新冠疫情不僅在美國和全球經濟中已造成重大危機,而且在華盛頓缺乏領導的情況下,美國公眾對這件事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分歧”。在這一局面下,外交議題將不得不排在較後的位置,而中美關係又是最難解決的政治議題之一,“它勢必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得到處理。”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那些拜登將優先處理的事項對中國毫不重要,恰恰相反,它們或許對中國才有着更實質的影響。美國駐北京前貿易官員詹姆斯·格林對媒體分析,拜登有望在上任後首個百日內取消對盟友徵收的鋼鋁關税,這將有利於修復美國和盟友的關係,進而在一系列經濟和技術問題上更好地應對中國。
被拜登提名國務卿的安東尼·布林肯19日在參加國會聽證會時表示,將致力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優先修復美國和盟友間受損的外交關係。“我們(美國)應參與和領導國際機構,而不是退縮把位置讓給中國,讓中國為這些機構撰寫規範和準則,這將讓我們處在有力的位置。”
“特朗普政府開啓的中美全面戰略競爭的政策主線也會延續到拜登任上,成為其對華戰略的核心理念。”吳心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不會對拜登時期中美關係發生根本轉變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