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連續數十年傾倒有毒廢物入海,25%成年海獅患癌。
4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發表了一篇專題報道,披露了美國加利福利亞州一場鮮為人知的環境災難:加州在20世紀曾連續數十年裏向海洋傾倒有毒廢料,對沿岸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海洋科學家戴維瓦倫丁(David Valentine)稱,自二戰結束以後的數十年裏,加州的化學公司就一直在向海洋傾倒農藥滴滴涕(DDT)等污染物。據推測這些公司至少拋下了50萬個有毒廢料桶。
這種行為對加州沿岸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破壞。報道舉例稱,當地棲息的海獅中已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癌症發病率,有近25%的成年海獅都患有癌症。這種污染的影響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都無法消除。
CBS報道截圖
連續數十年向海洋傾倒廢物
報道稱,自2011年起,瓦倫丁就和他的研究團隊通過乘坐潛水器實地考察、樣本分析、追溯廢料傾倒記錄等方式,對南加州的海洋污染問題進行了深入考察。調查結果表明,在二戰結束後的數十年時間裏,加州的化工廠一直在向海洋傾倒滴滴涕(DDT)等有毒化學廢料。
滴滴涕是1939年發明的一種殺蟲劑,最早被軍隊用於抗擊瘧疾等蟲媒疾病。二戰結束後,這種化學物質一度被當作農藥使用,需求和產量極高。當時美國最主要的滴滴涕生產商,就是位於加州南部的蒙特羅斯化學公司。
但在196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滴滴涕具有毒性,會在動物和人類體內積累,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美國政府最終於1972年通過法律禁用該物質。不過由於當時外國市場還有較大的需求,蒙特羅斯等化工廠的滴滴涕生產線又維持了近10年。
調查結果表明,在這幾十年時間裏,蒙特羅斯公司等化工廠一直在向海洋傾倒有毒廢料。記錄顯示,當時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傾倒方式。一種方法是將有毒污染物進下水道系統,然後經由管道排入海洋。這些污染物會被排至距離帕洛斯佛迪市3公里左右的海中。
另一種則是把廢料裝進桶裏,用駁船運至離岸十多公里的“廢物傾倒場”,再拋入海中。瓦倫丁在實地考察中發現,為了減輕一些廢料桶的重量確保其沉入海底,這些桶被劃開了口子,使得污染物直接泄漏到海中。
瓦倫丁在海底拍到的廢料桶
這些在海底躺了數十年的廢料桶給當地海洋帶來了巨大的污染。瓦倫丁的團隊在實地考察中具體識別了約60個廢料桶,並採集了它們附近的沉積物樣本。分析表明,絕大多數樣本的滴滴涕濃度都遠遠超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規定閾值,其中一處的污染水平甚至達到了閾值的40倍。
瓦倫丁等研究人員表示,還無法確定加州到底向海洋傾倒了多少有毒廢料。但根據歷史記錄推測,通過下水道直接排入海洋的滴滴涕廢料可能在870到1450噸左右;直接拋入海中的廢料桶則可能有50萬個,相當於384到1535噸滴滴涕。
瓦倫丁的研究揭示了加州沿海存在大量滴滴涕污染的真正原因。從90年代起就在研究相關問題的海洋學家馬克戈爾德(Mark Gold)指出,這種規模的污染帶來的危害是難以想象的,“即使是在最壞的設想中,我都沒敢預想會有這麼多廢料。”
瓦倫丁指出,那些向海洋傾倒廢料的人普遍相信,“海洋是如此巨大,所以不會被輕易破壞”,當時甚至還存在“稀釋就是污染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口號;而更難以置信的是,當時某些傾倒廢料的做法竟然還屬於合法行為。“事後看來,這些想法可以説是相當天真。”他評價稱。
25%成年海獅患有癌症
這種持續性的海洋污染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無法估量的破壞。去年12月,加州索薩利托的海洋哺乳動物中心發佈研究報告稱,當地棲息的海獅有着極高的癌症發病率,近25%的成年海獅患上癌症。
這項研究的跨度長達30年。研究人員在絕大部分患癌海獅的脂肪內,都發現了含量極高的滴滴涕和多氯聯苯。報告認為,這些污染物與皰疹病毒結合,成為了海獅患癌的主要誘因。
該機構首席獸醫卡拉菲爾德(Cara Field)告訴CBS,患癌的海獅數量“極為驚人”,在野生動物中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去年,該機構不得不為29只患有癌症的海獅實施了安樂死。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海獅很可能是在靠近南加州海岸的繁殖地時,遭到了有毒廢料的污染。
科學家表示,類似的情況主要是由當地海洋食物鏈中的生物積累引發。海底泄露的大量滴滴涕污染物會被微小的海洋生物吸收,其他海洋生物在吃掉這些微小生物後,體內也會積累滴滴涕,毒物就這樣進入了食物鏈。隨着時間的推移,污染物就會在當地多種海洋生物體內積累起來。
據推測,當地海獅體內的滴滴涕更可能來自淺水區的污染,但也無法排除更深層污染的影響。
這種污染也深刻地影響了當地民眾。CBS指出,直到今天,南加州的海岸線上還掛滿了告示牌,警告漁民不要食用某些魚類。
美國政府試圖補救,污染影響難以消除
實際上,美國政府早在1990年代就已經注意到了加州海洋中存在的滴滴涕污染問題。1996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就將帕洛斯佛迪附近的水域劃為“超級基金清理區”。
2000年,蒙特羅斯公司等相關企業也遭到起訴,這些公司最終賠償了140億美元。在此後二十年裏,這筆資金的一半被用於“蒙特羅斯廠址恢復計劃”,處理污染物;另一半則劃給環境保護署及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治理受影響的生態系統。
CBS稱,相關機構共啓用了20多個治理項目,包括重建棲息地、保護候鳥等。最近完成的一個項目是2020年12月的人工珊瑚礁建設工作,這將為魚類提供一個新的棲息地,限制污染物的影響。
然而報道也指出,由於污染的破壞過於巨大,當地生態系統遭受的影響可能在數十年內都很難恢復。
傾倒污染物並非個例
事實上,加州這樣向海洋傾倒污染物的行為在美國並非個例。早在2005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就曾曝光過美軍向海洋傾倒大量化學物質的事實。
2004年,一支美國施工隊在新澤西州海岸附近,挖出了一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芥子氣炮彈。最終,美國軍方於2005年承認,他們在1944年至1970年間,共向海洋傾倒了6400萬磅(約2.9萬噸)神經毒氣和芥子氣毒劑、40萬個化學毒劑爆炸物,及超過500噸放射性廢料。
《洛杉磯時報》2005年報道截圖
報道稱,這些化學武器和廢料被秘密傾倒在美國11個州的海岸線附近,幾乎沒有州官員知曉這一事件。由於在一戰時期傾倒化學武器的行為極為常見,因此可能存在更多無法追查的傾倒地點。
《洛杉磯時報》指出,傾倒化學武器所用的容器可能會受到海水的腐蝕,這或將導致化武物質泄漏,對環境造成不可預見的影響。
而當時美軍對於傾倒廢料的想法,與加州那些向海洋傾倒滴滴涕的人完全相同。時任肯塔基州化學武器工作組主任克雷格威廉姆斯(Craig Williams)2005年時曾提到,美軍在傾倒化武時普遍認為海洋的規模夠大,“足以吸收化學物質”。“現在回想起來,這種行為實在太瘋狂了。”
不過,美國政府並沒有處理這些潛在污染源的打算。在美國國防部2016年的一份報告中,該部門稱“傾倒的物質不會造成重大損害,移動或清理這些武器才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來源:觀察者網 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