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28日在“國是論壇: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上表示,發展靈活電源是當前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關鍵。
江億介紹,目前中國包括水電、風電、光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以光電為例,其光伏器件的成本,已經從2000年的每瓦50元人民幣,下降到現在的2元左右。目前,光電發電成本主要是安裝空間成本、接入成本、消納成本等。
江億認為,在城鎮化、老舊小區改造以及城鄉建設中,這些建築的屋頂就變成了具有優勢的光伏資源。
據江億統計,中國城市建築大概有50億平米的房頂,有安裝5億千瓦光電發電潛力;在農村,農村房屋以及農業設施房頂面積達到200億平米,大概具備20億千瓦的光電發電潛力,一年能發電達到2萬億度。“光電發電,要把建築的房頂用好,其成本是最低的。”
但是在江億看來,可再生能源發電目前的主要瓶頸是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平衡的問題。“光伏發電不是把電板裝上發電就完成的問題,電是剛性的,要發多少用多少,二者需要平衡”。他表示,當前發展足夠的靈活電源,成為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關鍵。
“靈活電源,包括抽水蓄能、空氣壓縮蓄能;同時建築本身,在用電側也可以起到靈活電源的作用。”江億説,將電能的剛性負載變成柔性負載特別重要,通過這種變更能夠根據供給側要求變化改變用電量。比如,在房間裝蓄電池,電多了往電池裏放,還可以給電動汽車充電等。
實現低碳根本在於改變中國的能源結構,由現在的化石能源為主變成可再生能源為主。江億建議,後疫情時代,城市建築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農村要搞農村建設電氣化。
“像農機電氣化、新型蓄電池技術等,都是朝陽產業,中國多數處於並跑甚至領跑地位,對中國很有利。”中國要利用好這個機會,通過能源革命,真正促進新能源領域全面的技術發展,對未來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來自: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