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孩子出生後,又重新走回父輩的老路,為何人還要活着受苦?
古人有言:“週而復始,天道倫常。”
四季有更替,萬物有榮衰,日月有輪轉,天地有象分。這世上的萬事萬物,無論它怎麼改變,到最後都是“難以窮盡,新興互替”的。
為何這麼説呢?就像今天的太陽落下來,我們原以為月亮會伴隨我們到永久。誰知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太陽又從地平線上重新升起。
這象徵了什麼?就象徵了一種無休止的“循環”。好比我們看一個不斷旋轉的圓圈,也許這一刻在這一方,而下一刻,就在那一方。
我們人,不也一樣嗎?你自己過得怎樣,對於你而言,應該是無比清晰的。因為你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基本佔了十之八九。
不僅如此,就好比你是一個男人,你這輩子大致的方向,應該説是有一定的模板的。
那就是讀書長大,然後走進社會,碰到了合適的人便結婚,成家立業。慢慢地,面對無數的生活矛盾,直到我們老去。
這樣的趨勢和方向,其實是大多人一生的寫照。説得“刺耳”一點,這是人永遠都逃不出的“輪迴”。
既然是無休止的“輪迴”,為何我們還要繼續活下去呢?
趙翼在《論詩》中寫道:“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老了,我們才會明白,這世間的一切,都並非是人力可以控制的,而需要有一定的“天意”。
很多人就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何非要相信所謂的不現實的“天意”呢?
如此,便分為了兩類人,一類人“唯物”,而另一類人“唯心”。而這兩類人,到底誰錯,誰對呢?
其實,我們都不知道答案。因為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本就面對着未知的存在,過分唯物,過分唯心,都不過是一種人之信仰選擇罷了。
可有一點,我們是要肯定的,那就是大多外界的環境,是我們個人的人力所無法改變的。
不説什麼,就説你的人生軌跡,你能有把握地説你完全是按照內心的方向走下去的嗎?
沒有人能夠肯定。為何呢?因為凡事不如意,凡事事與願違,才是世間的常態。如果你過分順暢,那才是不正常的事兒。
就像老子所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有雄必有雌,有白必有黑,關鍵看的,不是説它們哪一邊能夠佔據優勢,而是看兩方都得平衡,從而使人發揮出原有的“七分人力”。
曾有位作家寫道:“人活着,難道就是為了走一程,體會一遭?看不透,也就悟不透。只有看懂了,才能活得舒服。”
不妨問問自己,父輩那代人也是這麼活過來的,而我們,也需要受他們的苦,走他們相似的道路,這是為了什麼呢?
古代的讀書人認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人活着,就得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好好滿足自己,報效社會。
當下的人認為,買房買車為學位,還貸還款奠世基。人活着,就得為了車房而活,好好為後代做好打算,別讓他們吃太多的苦。
不管是前者的行為,還是後者的舉止,其實他們都代表了一種大方向。而你要遵循這樣的軌跡,也要學會這麼去做。
很多人就會説,難道我不按照這樣的軌跡就活不下去了嗎?
説實話,這樣的軌跡相似的路,不是你自己選擇要走的,而是這個社會的大環境逼迫你要這麼走的。
因為這些路,人走的多了,自然就成了路。而我們,雖然聽先輩説過他們的感受,可我們自己沒感受過,又怎能説真正活過一遍呢?
正如古人所言:“知生方知死,不知死,何知生?而人不生,又何知世之本質?”
大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自己走過的路,我們的孩子彷彿會跟在我們背後再走一遍,甚至連苦難和經歷都是相似的。
因此,人們就會心生疑惑,自己的孩子出生後,還得走回“老路”,那麼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複雜的,千古以來沒有人能弄懂。
但是,有一點我們是能明白的,那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有新人,才會有希望。如果想讓家庭延續下去,那麼肯定需要一大批“相似”有才的人一同順着軌跡走下去。
雖然説這段路的軌跡是相似的,但是每個人的感覺,以及每個人的收穫都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活着,靠的就是內心的期盼和感覺。所謂“人間五味”,酸甜苦辣鹹。所謂“人間百味”,難以指數,難以數盡。
那麼,十人生九品,品品不同人。
既然人不同,那麼他們的人生也都是不同的,所經歷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此説來,人活一世,不管怎樣,活的就是一種“感覺”。
因為人是需要“滿足”的。當我們認為自己過得好了,活得知足了,那麼這一切,也就夠了。
也許,孩子重新走回我們的老路,這是他們新的旅程和體驗。時代變了,人也就變了,可能他們的未來,可能他們自己,會有不同的選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