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綜合


説道二戰德國的輕武器呢,還是比較讓人津津樂道的,什麼MG-42、MP-40之類的,都屬於比較經典的槍支,當然,對後世影響最深的槍莫過於STG-44這把突擊步槍了,後世的突擊步槍的思路很多都是取決於STG-44的。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但是STG-44這把槍有點生不逢時,其前身Mkb-42在拿到東線測試的時候就已經是1942年年底了,時間也比較晚,而後元首大人又對這把槍頗有微詞,不允許開發、使用突擊步槍,後續又以MP-43、MP-44去瞞天過海,最終修成正果的是STG-44,可見這德國突擊步槍的發展之路也是比較坎坷的。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Mkb-42(h)
等到小鬍子終於認可MP-44,而且等到這把槍終於以STG-44的名義服役於德軍的時候,這會兒已經是1944年10月了,距離德國投降也就剩下七個月了。也就是説,這把槍還是比較慘的,誕生之路就頗為崎嶇,等真的光明正大出現的時候,仗還打完了,最關鍵的是還輸了。而最慘的德國突擊步槍並不是STG-44,而是STG-44的後繼型號STG-45,STG-44好歹還服役了,而STG-45沒等服役德國就投降了。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STG-45(M)
這個STG-45呢,其實也算是STG-44的一個簡化版,但是簡化的結果有點大,槍械原理都變了。STG-44是用的長行程活塞+槍機偏移式閉鎖,而STG-45用的則是滾柱延遲開鎖的原理。我們都知道,這MP-5、G3步槍,都是這類滾柱延遲開鎖結構,而這種結構的開山鼻祖並不是這些武器,而是STG-45,H&K屬於是在二戰結束以後繼承了這個原理。
STG-45的這個滾柱延遲開鎖結構呢,思路其實來源於Gew-43半自動步槍的改進型Gerät 03,當時毛瑟的專家發現,槍機在閉鎖過程中,向前復進的時時候,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撞擊機槽後向後反彈一定距離再向前閉鎖。
根據這個思想,毛瑟公司的設計師重新設計了Gerät 06滾輪的位置和閉鎖榫的角度,延遲了槍機再次閉鎖的時間,只利用反衝便完成了槍支的自動方式。這種改進形式被稱為Gerät 06(H),這末尾的H代表Halbverriegelt,半閉鎖。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這個槍用的是滾柱延遲開鎖方式,德國人當時用的MG-42也是很類似的滾柱閉鎖結構。MG-42的滾柱閉鎖,賦予了MG-42超高的射速,當然,射速這麼快,德國人也是比較頭疼的。而STG-45的早期型號裏面,也有用到導氣式結構的,當時Gerät 06是導氣式+滾柱閉鎖的,和MG-42的結構也很是相似, 區別就是MG-42後座的是槍管,Gerät 06後座的是活塞。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後來,毛瑟的工程師們發現,這槍還是可以再簡化的,這個Gerät 06其實還是剛性閉鎖的,但是如果滾柱閉鎖槽開的淺一點的話,滾柱可以不用外力向內合攏,直接從閉鎖槽滑脱。這樣可以防止過早開鎖,也可以簡化結構。最終獲准投產之後,這把槍也就被命名為了STG-45。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上面為閉鎖,下面為開鎖
既然STG-45用的是滾柱延遲開鎖結構,也就是説,這種結構屬於是半自由槍機的一種,一般的步槍機槍,都是導氣式+槍機偏移式閉鎖或者是槍機旋轉式閉鎖,通過活塞或者導氣管吹氣,讓槍機框後座一段距離,由槍機框帶動槍機去開鎖的,但是這種半自由槍機原理則不同,不需要導氣原理,不需要導氣裝置,不需要開閉鎖斜面,不需要閉鎖凸筍等一系列組件。而是延遲開鎖時機,槍機開鎖抽殼的時候,彈頭已經飛走了。這種結構,相對來説非常簡單。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當年,STG-44面臨的一點問題就是,這把槍比較貴,一把槍要70帝國馬克,而STG-45捨棄了一系列組建,捨棄了導氣式原理,以及那些雜七雜八的零部件,其造價也是要比STG-44便宜,一把槍只需要45帝國馬克。但是最終,德國人並沒有選擇STG-45,原因在於,你要是換了STG-45,你就得換一條生產線,生產線也是有成本的。德軍:要是能再打幾年的話,我也想換,但我都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蹦躂幾天。
下面我們從一些細節部位去觀察一下STG-45和STG-44的一些區別和共同點。
首先就是槍的前部,STG-44用的是長行程活塞原理,有導氣管有活塞,這些都是和槍管平行的,而STG-45用的是滾柱延遲開鎖,沒有活塞,也沒有導氣管,沒那些雜七雜八的,其槍管上下,護木那裏,並沒有STG-44那麼複雜,看上去非常簡單,這也是STG-45最典型的外形特徵。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STG-45在保險和快慢機上,比STG-44要優化的非常多的。其保險快慢機都是在同一個旋鈕上,可以一起調節。而且,位置也恰恰是位於握把上方,三個檔位,非常方便,觸手可及的。而STG-44不同,其保險和快慢機是分開的,快慢機在保險上方,在槍左右推動切換全自動和半自動的,而保險在握把上方。這兩把槍的握把,和機匣都是一體的。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和當時的很多槍一樣,STG-45也是設計了一個防塵蓋,只不過,其防塵蓋有點大,覆蓋了整個機匣蓋頂部的,相對來説有點麻煩。從這裏可以看出,STG-44其實是帶有當時很多自由槍機原理的槍械特徵的。而STG-44也只是在拋殼口位置有一個防塵蓋,起落式的那種,比STG-45要方便的多。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而STG-45也是參照了STG-44的槍托,其復進簧也是塞進了槍托內,這種方式在擊發的時候,可以直接將後坐力傳遞至槍托,這樣可以使後坐力非常柔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槍口上跳,這種設計在後來叫做恆定後座,某種意義上,也給了AR-15很多靈感。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前面説了,德軍最終是沒有能夠讓這把槍在德軍服役,畢竟換生產線要花大筆的價錢,德軍也可能通過1945年的戰事知道,自己蹦躂不了多久了,再花錢就是浪費了。這把槍呢,也可以説是胎死腹中了,最終生產的樣槍只有30把,這個數量,也是導致人們很少知道有這把槍,即便是數量不低的Mkb-42(H)這樣數量不少的槍,也很少有人知道,就別提這個只有30把的STG-45了。
最後給大家介紹以下幾個和STG-45親緣頗深的槍支,下圖從上到下分別是Gerät 06的第二個型號、STG-45(M)、STG-44、Gerät 06第一型號、Gerät 06第三型號。Gerät 06從第一型到STG-45(M)是在不斷地改進,最終成型的是STG-44(M)。
槍剛研發出來,仗卻打完了,生不逢時的STG45突擊步槍
雖然説STG-45胎死腹中,沒能服役成功,但是其作為第一個使用滾柱延遲開鎖的槍械,對後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二戰結束以後,H&K公司繼承了滾柱延遲開鎖結構,研發了H&K G3步槍,後來又設計了MP-5衝鋒槍,H&K21機槍,瑞士的SIG SG 510,都是使用滾柱延遲開鎖的槍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