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活躍着一支民兵運送隊
“兄弟們快一點,爭取天黑前為‘金珠瑪米’再送一批物資。”秋日午後的陽光熱辣辣地照在身上,在西藏阿里日土縣境內,民兵們正牽着騾馬,沿着海拔5000多米的山坡緩緩攀行,人身上和馬背上都是滿滿當當的物資。
喊話的索南多吉是日土縣外事辦主任,他已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新疆軍區部隊駐訓點位運送物資了。汗水順着他黑亮的臉龐滑落,面對記者,索南多吉露出了笑容:“‘金珠瑪米’堅守在那麼艱苦的高原點位,為他們做點事,我們感到很榮幸。”
路上,索南多吉説,新疆軍區開展野外駐訓時,一些點位在山高路險、沒有信號、交通不便的“生命禁區”,給養運送極不便利。“幾十年來,新疆軍區官兵一直駐守在新疆和西藏最艱苦的地方,保衞着新疆和西藏各族羣眾。”擁軍支前動員會上,西藏日土縣委、縣政府下達了“死命令”:軍隊謀訓打勝仗,我們全力搞保障。全員動起來,不惜一切代價為新疆軍區高原駐訓官兵提供物資保障。
剛開始送物資時,索南多吉與他帶領的數十名民兵吃盡了苦頭。雖説民兵都是藏族同志,不會有明顯高原反應,但每天揹着幾十公斤物資爬山,就是鐵人也受不了。
第一次送物資時的場景索南多吉記憶猶新。剛開始,大家都信心滿滿,“爬山嘛,咱們藏族小夥哪個不是爬着山長大的。”民兵們把沉甸甸物資背在身上,唱着歌就出發了。沒想到,隨着海拔升高,大家越走越艱難,原來預計不到3個小時的路,走了老半天才到。
氣喘吁吁到達山頂後,民兵隊員們沉默了,不是因為疲累,而是看到了新疆軍區官兵們讓人心疼的模樣:黝黑的臉龐,乾裂的嘴唇,脖子上掛着被紫外線灼傷還沒脱落完的死皮。因為高原惡劣環境影響,官兵們的手指也如同枯樹枝般皺巴巴。
“都還是平均年齡只有20歲上下的年輕小夥子,一個個都‘破了相’,還在這麼苦的環境下堅持着,相比之下,我們要幸福得多。”
“一定要全力保障好守護我們平安的‘金珠瑪米’。”民兵隊員們在心裏暗暗發誓。從那以後,每次上點位運送物資,民兵們都會盡可能多背一些。時間一長,大家背上滿是深深的勒痕,一背東西就疼得難受,但民兵們卻沒人叫一聲苦,他們説,山上的解放軍比他們還要苦。
“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一個月後,大家期盼已久的騾馬終於運了過來。“可以送更多物資上去了。”年輕的藏族民兵索南扎西興奮不已。
可令大家想不到的是,騾馬在爬山時竟然也“趴窩”了。
因為山路陡峭,泥土又鬆軟,騾馬爬山很是吃力,更何況還馱着幾十公斤重的物資。一次爬到半山腰時,一匹騾馬突然開始躁動,停住不走,試圖將馱着的物資甩下去。好不容易才將它安撫,不一會兒功夫,另一匹馬竟然也開始“罷工”。
無奈之下,民兵們將馬背上的物資卸下一半背在自己身上。有了騾馬,物資送的竟比以往還慢了半個小時。
後來,索南多吉改變了策略,每匹騾馬背上少馱一些,多跑幾趟,這樣能高效把物資送到每一個點位。
“這辦法可行。”索南多吉在心裏默默説道。
不到一個月,意氣風發的索南多吉帶着他的騾馬隊出現在一個個點位上。
運送物資,有時也會出現意外。中秋前,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過去走出的山路全被大雪覆蓋了。索南多吉走在前頭憑藉記憶探路,騾馬隊在他身後跟着,伴隨着“咯吱咯吱”的踩雪聲,大家向山頂進發。
大雪把路覆蓋了,一匹馬因為踩到了鬆土,失前蹄後向山下滾去。救馬心切的民兵尼瑪次仁不管不顧就要衝下去,被索南多吉一把拉住,“別衝動,慢慢沿着剛才走的路下去。”
“幸好騾馬沒受傷”,仔細檢查了騾馬的傷情後,大家更加小心,生怕再出什麼意外。
“我們從來沒想過後撤,解放軍守衞着我們的平安,我們更有義務協助他們,因為,這也是我們世代生活的地方!”(黃宗興、劉曉東、索延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喀喇崑崙衞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