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面積最小的加盟國,為何紛爭不斷?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歐洲東部有一條平靜的河流,從東喀爾巴阡山穿過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最後注入黑海。這條河流便是德涅斯特河,它將摩爾多瓦分為東西兩部,河的左岸是世代居於此地的摩爾多瓦人,右岸則以斯拉夫移民為主。作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誰能想到在蘇聯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之後,河流兩岸的居民會因為國家的走向問題發生內戰。
摩爾多瓦位於烏克蘭與羅馬尼亞之間,面積約3.38萬平方公里,是蘇聯最小的加盟國。
1359年,摩爾多瓦人在喀爾巴阡山以東至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大部分領土上建立摩爾多瓦公國。1487年,摩爾多瓦公國淪為奧斯曼帝國附庸。1812年,摩爾多瓦公國部分領土(比薩拉比亞)併入沙俄。1918年,蘇俄內憂外患,比薩拉比亞趁機脱離莫斯科的控制,與羅馬尼亞合併。1940年,恢復元氣的蘇聯不可能就此罷休,進駐比薩拉比亞,與附近一些區域組成摩爾多瓦,成為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
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兩國居民彼此間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雖然沙俄擴張把摩爾多瓦併入,但只要一有機會,摩爾多瓦人還是千方百計要和羅馬尼亞合併。
為了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蘇聯開始向摩爾多瓦大量移民,這些移民過來的斯拉夫人多數集中在德涅斯特河右岸,而這一舉措也為摩爾多瓦以後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蘇聯解體之後,就國家的走向問題,摩爾多瓦國內分成兩派:德涅斯特河左岸的傳統居民傾向於西方的道路,願意一切向歐美看齊;德涅斯特河右岸的斯拉夫移民則更親近於俄羅斯。
僅從地圖上看,便不難看出左岸的親西方勢力比右岸的斯拉夫勢力,擁有更遼闊的土地和更多的資源,但右岸居民毫不示弱,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面對公然的反叛,摩爾多瓦政府軍開始出兵平叛,只是雙方的軍事實力都很差,如何爭取外援成了最緊要的事情。
蘇聯解體之後,當時的內外形勢迫使俄羅斯不便直接援助摩爾多瓦叛軍,而政府軍則可以從羅馬尼亞獲得源源不斷的軍援。實力懸殊很大,右岸武裝的失敗似乎已成定局,但政府方面卻低估了叛軍的抵抗意志,在連續多次未達成作戰目標的情況下,左岸政府軍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手。
圖-摩爾多瓦人
而頗具喜感的是,內戰中的士兵嚴格執行上下班制度,白天在戰場上衝鋒廝殺,晚上則到酒吧裏比拼酒量,天亮之後各自回營,繼續拿起武器戰鬥,摩爾多瓦內戰也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場上下班的戰爭。
此後,右岸的斯拉夫人通過各種手段從俄羅斯那裏搞到坦克和裝甲車,內戰打來打去終究分不出勝負。直到今天,這個未受聯合國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可算是俄羅斯控制的一塊飛地。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