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抄家”後憋大招,中期選舉誓奪回權力

楊楠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隨着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所住的海湖莊園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擊調查,美國國內愈演愈烈的黨派紛爭掀起新高潮。在被指責私藏絕密文件後,特朗普第一時間指責民主黨,明確表示這是一種“政治清算”,並在聲明中反覆強調當前是美國民主社會的“至暗時刻”。在華盛頓外,美國社會輿論圍繞該事件的對抗也被推向新高度,大量威脅信息在社交網絡上層出不窮。在“衝擊國會山”事件後一度銷聲匿跡的“內戰”再度成為熱點詞彙。美國中期選舉不到百日,美國政府與社會的撕裂再度顯現。

特朗普被“抄家”後憋大招,中期選舉誓奪回權力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安德魯·巴塞維奇曾將美國確保自身在全球範圍內的永久駐軍稱為“華盛頓規則”。但若從內政層面來看,華盛頓內部的規則顯然更為錯綜複雜,其中就包括總統赦免權及其衍生的“不追究”傳統。自18世紀末以來,這一特權始終未曾遠離橢圓形辦公室。1974年,當尼克松因水門事件黯然辭職後,繼任的福特旋即給予其無條件赦免,令其免於進一步懲處。1992年,在國防部長卡斯帕·温伯格和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安·克拉裏奇因醜聞事件而相繼受審前,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再次動用這一權力予以庇護。在屢次“展現其寬容”的同時,這一“華盛頓規則”也引發巨大爭議;不乏美國法律專家警告稱,該權力被越來越多地用於政治私利,而非糾正司法錯誤。

儘管將“豁免自己”時常掛在嘴邊,但不得不承認,特朗普是20世紀以來使用該權力最少的總統之一。與此同時,在其卸任前後,特朗普也並未享受到“華盛頓規則”的關照。在被推至“通俄門”的風口浪尖時,特朗普不斷強調他能動用該權力豁免自己;在“衝擊國會山”事件後,美國華盛頓特區法院又裁決其並不享有總統豁免權。而在此次海湖莊園調查事件中,特朗普更是與豁免特權無緣。正因如此,支持特朗普的媒體堅信,當前的一切皆是民主黨“清算”的一環。

海湖莊園之外,共和黨仍在“特朗普化”的道路上愈行愈遠。在住所被“突襲”的同時,共和黨初選中萬眾矚目的一場選舉也同時落幕。代表共和黨內“反特朗普”力量的利茲·切尼以巨大的差距落敗,標誌着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領導下的“去特朗普化”進程遭遇重大失敗。與此同時,根據民調顯示,特朗普在“抄家事件”後的黨內支持率飆升至58%,達到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的最高點。多個事件反覆提醒美國民眾,特朗普仍是共和黨選民心中的首選對象。

目前,共和黨已糾集全力,劍指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在參眾兩院,其僅需分別多獲得1個和5個席位即可重新奪回多數黨地位。而單從民調看,這一目標顯得“近在咫尺”。若是預期成為現實,那麼民主黨的白宮和共和黨的國會勢必展開更激烈交鋒,未來,美國各類政策推進的難度也可想而知。為避免成為“跛腳鴨總統”,拜登政府不得不多管齊下。一方面,拜登政府嘗試“利誘”,陸續通過抵抗通脹、控制疫情、減免貸款和補貼企業的多項政策及法律,以此籠絡人心;另一方面,在共和黨媒體看來,類似海湖莊園事件的“威逼”或將同步增多,甚至創造新的“十月驚奇”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民主政治承受的風險將隨着黨爭加劇而無限擴大,政體合法性也將受到廣泛質疑。面對惡鬥加劇的黨派紛爭,華盛頓各類政治人物別無選擇,只得被迫加入到這場無止境的衝突螺旋中,共同將“權力制衡”緩慢推向“權力失衡”。與此同時,美國民眾也不得不承受着黨派紛爭帶來的惡果,在“身份政治”衍生的仇恨泥潭中愈陷愈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1 字。

轉載請註明: 特朗普被“抄家”後憋大招,中期選舉誓奪回權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