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推進公共衞生健康行動
“真的是多虧了我們社區,疫情期間多方聯繫幫我申請了通行證,還派了專車送我到蘭州進行化療,要不然我的病情……”説到這裏,住在紅古區華龍街道龍盛社區水泥廠家屬院的居民杜綾忍不住落下了眼淚。而這正是紅古區在做精公共衞生委員會保障工作的進程中,在服務羣眾上精心做“乘法”的一個縮影。
在強化職責上做精確的“加法”
紅古區嚴格落實三級委員會黨政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責任,並將每一項具體職責落實到人,做到工作有人管、任務有人抓、事情有人幹。特別是針對56個村、社區公共衞生委員會,嚴格按照區上研究設立的“八大崗位”一一落實崗位人員,將農村“户長”、社區“樓棟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作人員及社會志願者等全部納入公共衞生委員會中,高效動員黨員、羣眾、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加入,凝聚強大合力,築牢聯防聯控、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
在此基礎上,紅古區還增設區愛衞辦,並配備了5名專職工作人員,為每個鎮街愛衞辦配備1名專職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衞生健康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加強了力量,落實了工作舉措。
“以前我只是村書記,現在我還是村公共衞生委員會的負責人。因為對村情村貌都非常熟悉,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開展公共衞生方面的各項工作。”在海石灣鎮海石村黨支部書記李旭春對記者説道。
在角色轉變上做精準的“減法”
紅古區由區級委員會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對村(社區)委員會進行督促指導、開展工作,精簡了程序、減少了環節、提高了效率。每個村(社區)退役軍人、志願者變身委員會委員,減少了因政策不熟、業務不精而帶來的工作弊端,方便了公共衞生工作的開展。
同時,紅古區還建立了紅古區公共衞生健康工作羣,一方面方便掌握各委員會的工作動態,宣傳黨的政策和衞生健康知識;另一方面方便安排部署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服務羣眾上做精心的“乘法”
紅古區聚焦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羣眾等特殊羣眾,開展了“解憂暖心傳黨恩、關愛周圍困難人”專項行動,先後從解決好同羣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取暖、醫療、住房、衞生等民生實事出發,查找問題113餘件,並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清單,限時完成銷號。對行動不便、居家隔離的人員進行,“點單式”“送餐式”服務。特別是對排查出尿毒症患者86人,癌症、心臟支架等重症患者112人,分別與區級、市級、省級三個層面的醫院進行對接,做到治療全流程服務。
同時,對大病、重病困難特殊人羣,幫助其解決醫療費用報銷和社會救助的保障,使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區上56個公共衞生委員會通過加強疫情防控管控力、居家隔離服務力、特殊羣體關愛力和公共衞生宣傳力“四個加強”,全面提升公共衞生質量。
在環境整治上做精細的“除法”
紅古區全方位開展根除“病媒”滅殺、環境衞生整治、科學防護宣傳等衞生健康專項行動。全區56個村、社區委員會從業人員,每天對轄區村街巷道及主次幹道重點區域、各卡口點,早晚進行兩次消殺。500名青年志願者、800名社會志願者和4個志願服務組織,每天對城區廣場公園、無物業小區、公廁、垃圾收集點及農村牲畜棚、糞堆等重點區域進行病媒生物消殺。各級各部門組織1800餘名黨員幹部到包片村社開展“環境衞生大掃除”整治行動。700餘名環衞工人每天對各條主次道路和村街巷道早中晚3次集中清掃,全天候保潔。
同時,動員羣眾及時整治房前屋後垃圾亂扔、污水亂排、柴草亂堆等現象,消除了衞生死角。
截至目前,全區按照“十有”和“十三個一”的標準建成“無疫小區”178個、“無疫村莊”34個,徹底根除病媒滋生場所128個。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 娜 通訊員 文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