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一生最為輝煌的戰績,則是在抗戰八年中締造的。他消滅倭寇的數量雖然不及薛嶽,但他面對的敵人都是日本最精鋭部隊,其戰鬥的艱苦程度和慘烈程度可想而知。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杜聿明手中有中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部隊,因此杜聿明的勝利,是中國陸軍第一次運用現代化戰爭方式打贏的勝利,其對中國陸軍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杜聿明,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瞭解,他是黃埔軍校一期學員,當時的天之驕子,更是老蔣的嫡系弟子,對於老蔣的命令絕對服從。不可否認的是,杜聿明將軍是國軍陣營中為數不多的優秀將領,與此同時,杜聿明也是老蔣的死忠,無條件的服從老蔣的任何命令。
正是因為杜聿明對於老蔣的忠誠,也讓杜聿明一生譭譽參半,獲得一些戰敗的記錄。解放戰爭中杜聿明忠於老蔣落得一個兵敗被俘的下場,我們暫且不説,主要詳細説説杜聿明在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的所作所為。
一、老蔣的忠實“鐵粉”一意孤行
1942年初,日軍第十五軍飯田祥二郎率四個師團分兩路向緬甸進攻。對此,中國派出遠征軍,由杜聿明擔任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入緬作戰。當時的中國和英國在軍隊集結後,策定作戰計劃,分三路南下迎擊日軍。而杜聿明第五軍為中路軍,於3月9日接替英緬軍在同古的防務。
當時的遠征軍由美國五星上將史迪威指揮,然而由於史迪威和老蔣之間意見的衝突,導致問題加大,使得遠征軍指揮出現問題。加上英國盟友的不給力,導致遠征軍在重挫日軍後以失敗退回。
隨後,杜聿明更是不聽史迪威調遣,進行孤軍奮戰。當時的日軍重新進佔棠吉,並直取臘戍,從西南面截斷了集結於曼德勒準備大戰的中國主力軍後方,使得在曼的第五軍,不得不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與此同時,也意味着中國遠征軍真正意義上的失敗。
原來,杜聿明在帶軍出征的時候曾向他的校長詢問過:“倘若校長和史迪威意見不合時,我等應當聽從誰的意見?”當時老蔣給予杜聿明的意見是:“一切以重慶的意見為準,凡事得到明確指令後再執行。”
對於杜聿明而言,老蔣的話就是他心中的聖旨和信仰,老蔣説一,他從不會説二。即便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杜聿明仍在等待老蔣的命令。就在遠征軍兵敗向國內撤退的時候,杜聿明仍在堅持他校長指令。
當時的杜聿明如同鬼迷心竅一般,他決心按照老蔣的命令執行,並向國境撤退。然而,孫立人等其他遠征軍將領則找到一個更加安全穩定的方式為國,孫立人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經過印度輾轉回到國內,為中國抗戰保存了有生力量。
但是,杜聿明卻執迷不悟,並將自己以及當時的遠征軍陷入一個萬難的境地。隨後,杜聿明的遠征軍分三路撤退,他本人率新22師為一路,第5軍96師為一路,負責殿後的200師為第三路。
就這樣,當時擁有着中國最為先進武器的遠征軍分別以不同的形式撤退回國。一路上,新五軍傷亡慘重,等到回國之後,就連杜聿明的意氣風發也悄然不見。
二、野人山困難重重,遠征軍損失慘重
當時的杜聿明帶領遠征軍被迫進入野人山,開始極其艱難的一段時光。可以説,野人山的環境如同紅軍過草地,走雪山一樣艱難,但是野人山似乎又比雪山、草地多了幾分兇險。
野人山也被成為胡康河谷山,位於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縱深300公里。相傳,野人山終年不見天日,裏面沒有陽光直射,但是瘴癘蔓延,蚊蟲、毒蛇、螞蟥讓人防不勝防,迴歸熱等疾病盛行。
不幸的是,杜聿明帶隊回國時正逢野人山雨季,可以説,野人山的雨季也是它一年中最可怕的季節。在這幾百公里的山川之間,山洪,澡澤隨處可見。毫不誇張的説,杜聿明以及他的部隊踏上的是一條比戰場還要殘酷的“死路”。在這無情的野人山中,稍有不慎便會屍骨無存。
根據穿越過野人山的戰士們回憶:“野人山的螞蟥會不知不覺中鑽到人的心臟、腎臟、肝臟等人體器官裏,並且很快吸走戰士們的血。如果哪個戰士停下來休息,就會被成羣的螞蟥爬到身上,隨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疼痛。由於失血過多,戰士們會率先昏迷,然而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白骨。”
據悉,遠征軍部隊經過3個月的漫長歲月才得以翻越野人山。當時,遠征軍兵力損失殆盡,僅僅第五軍,從入緬作戰時有42000人,經過戰鬥死亡7300人和翻越野人山時死亡14700人,最後只剩下20000人。可以説,在整個遠征的過程中,遠征軍損失是非常慘重的。
然而,對於遠征軍而言,野人山中不僅僅是吃人的“螞蟥”,還有隨時隨地都存在的飢餓。螞蟥尚且可以抵禦,可飢餓又該如何化解呢?
三、飢餓隨之而來,無數戰士命喪野人山
當時遠征軍所面臨的問題有很多,除了隨時都會喪生的危險,還有無形之中要人性命的飢餓。對於危險,遠征軍尚且可以通過堅強的毅力化解,可是深入骨髓的飢餓實在難以招架。
為此,杜聿明下令殺馬充飢,將跟隨他們入緬作戰的馬匹全部殺死,當做食物。儘管戰士們很不捨的馬匹,但是飢餓面前,他們實在是無能為力。即便如此,遠征軍仍然被飢餓困擾,仍有一些士兵餓死在野人山中。
可以説,除了被野人山中極端條件“殘害”的士兵,幾乎剩下的所有士兵全部死於飢餓。不得不説,這個現實真的難以接受。
然而,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遠征軍中女兵的遭遇,她們的情況更讓人感到同情。以當時只有十六歲的王小春為例子,當時遠征軍通過野人山的時候,她只有十六歲,作為第5軍軍部的譯電員,跟隨遠征軍撤退回國。
按理説,王小春相比其他戰士,她的環境和待遇應該好一些,其他戰友為她尋找食物,並且保護她一路。螞蟥和飢餓從沒有傷害過王小春,但有着比這兩種東西更恐懼的東西威逼着王小春,那就是遍地的浮屍,而且他們的死法極其殘忍,讓一個小姑娘實在無法接受。
在行進過程中,王小春看到水中浸泡着一具屍體,通過服裝判斷,他是王小春的戰友。只見他被水泡的腫脹,身上發白,蛆蟲遍佈他的臉上,在他的全身各處,同樣散發着難以接受的惡臭。
然而,這是野人山中常見的情景,但是作為一個小姑娘的王小春卻很少見到。只見王小春迅速回頭,並且不斷嘔吐,隨着一聲慘叫,王小春徹底昏死過去,再沒有站起來。就這樣,王小春永遠留在野人山,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最終結果同眼前的浮屍大致相同。
結語:
遠征軍被迫闖過野人山,給遠征軍造成巨大的損失。對於當時的抗戰而言,這是非常不利的。遠征軍作為中國抗戰力量中的精鋭,死傷在無情的野人山上,實在讓人感到痛惜。
不過話又説來,究竟是誰的過錯,導致遠征軍這一悽慘結局。究竟是老蔣的一意孤行?還是杜聿明沒有底線的死忠?其實,二者都有一定的原因。或許杜聿明像孫立人一樣通過印度輾轉回到中國,想必遠征軍就不會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參考資料:《中國遠征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