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用腳步丈量全縣,德清這支隊伍超讚!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在德清有這麼一支隊伍,兩年多的時間內,16名隊員深深紮根農村一線,用腳步丈量全縣128個行政村。

這支由德清縣農業農村局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共同組成的整治檢查農村人居環境小組,切實“走”出了一條德清縣農村環境提升之路。

一個尋常的工作日上午,經過簡單的抽籤,16人兵分四組前往禹越鎮,對高橋村、天皇殿村、木橋頭村、東港村四個村進行一季度的農村環境檢查。


“老熟人”考官 讓人又“愛”又“恨”


52歲的陸建良是檢查團隊中的一員,一到高橋村,陸建良就直奔村裏的公共廁所,沒有絲毫遲疑徑直走了進去,從洗手池到照明燈,從牆體到地面,就連每個廁位都事無鉅細地進行了查看。就陸建良現場交辦的問題,村委工作人員當即表示一週內全部整改。

禹越鎮高橋村黨支部副書記蔡陽説,陸建良已經是村裏的“老熟人”了,這位“考官” 幾乎每個季度都會到村裏進行檢查,嚴謹的工作態度讓人又“愛”又“恨”。“每次陸局一來,我就很緊張,他比別人檢查得更仔細,但正是因為他的嚴格要求,農村環境提升也更快。”

在檢查的整個過程中,陸建良始終走在隊伍前列腳步快速,幾乎沒有停下的時刻。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途徑的每個垃圾桶,他都要打開看一看,每個容易忽視的死角,都要去瞧一瞧。不到一個小時,陸建良的褲腳和鞋子就沾滿了塵土。檢查中,陸建良穿着的是一雙黑灰色略微陳舊的運動鞋,與整體的着裝並不搭配。“我對下鄉的鞋子就一個要求,鞋底要硬,我偏愛走犄角旮旯,鞋底軟可不太安全,這雙鞋它夠硬!”陸建良笑着説道。

其實,“不走尋常路”的陸建良今年已經52歲了,他説,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能大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正是出於一份對於農村和村民的責任感,希望能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多盡一份心力。“心裏時刻要擔着這份責任感,我不是為了檢查而來檢查,如果我們的‘吹毛求疵’能提高老百姓的意識,那一切都值得!”

90後奮鬥在基層

30歲的陳威是團隊中的一員。陳威説,在同事們的印象中,陸建良的工作形象就是“不近人情”,而這也是他從陸建良身上學習到的最為可貴的工作態度。“有些工作必須是強制性的,不能讓步,一旦讓步就沒法推進,也許老百姓和村幹部對我們會有意見,但是我相信他們最終會明白的。”

農村環境衞生檢查是一項非常磨練人的工作,每個月除去四五天整理台賬資料的時間,剩餘的時間幾乎都在基層,團隊中的每個人平均每天至少步行一萬步,多的時候甚至在三萬步以上。

作為一名90後,陳威和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喜歡高科技產品,也曾想過把高科技帶進工作中,可是高端的設備無法兼顧樹叢、橋底等複雜的環境,無法查看垃圾桶和隱秘的角落。“高科技只能提供一部分輔助,關鍵還是必須走下去,走不去才能看到,只有腳才是好工具。”

由於長期在農村户外工作,田埂邊、魚塘旁處處都有陳威的身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然也成了他日常工作中最真實的寫照。與端坐辦公室的同齡人相比,陳威説自己總顯得“風塵僕僕”,但也正是這些塵土,為他奮鬥的青春增添了更為鮮明的色彩。“作為一名年輕人,就應該紮根在基層,看着家鄉一天天變美變好,我們的奮鬥就更有意義。”

藍媒聯盟·德清縣新聞中心記者:朱建紅、韓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