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巡察整改“迴音壁”,讓羣眾説真話,讓幹部“照鏡子”
2019年5月,雅安市雨城區委第二巡察組延伸巡察姚橋新區孝廉社區,發現社區存在“聯繫服務羣眾不緊密”等系列問題。
孝廉社區黨委書記李定洪:“怎樣才能和羣眾聯繫緊密?當時我真是一籌莫展啊!後來,區委第二巡察組同志指導巡察整改時對我説‘巡察發現的都是羣眾身邊的問題,整改措施是否得力、效果好不好,讓羣眾來評判’,這句話對我觸動很深!”
推動巡察村(社區)發現問題的整改,要讓羣眾參與整改、監督整改、評價整改,有效解決羣眾身邊的問題,把巡察成果落實、落細、落到位。在區委巡察機構的指導下,社區黨委設置了巡察整改“迴音壁”,巡察整改事項和羣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羣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一面讓羣眾説話“有分量”的牆
巡察意見反饋後,社區黨委在巡察組的督促指導下,研究制定了巡察整改工作方案,明確了整改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在“迴音壁”進行了公示,接受羣眾監督。
針對部分黨員羣眾有不願提意見、不敢講真話的心理,在“迴音壁”下設置“提問欄”“回覆欄”“建議欄”等3個欄目,凡是黨員羣眾想問的、想提的,都可以直接寫在“迴音壁”上,把過去的“我貼你看”的單向公開變成“我貼你看、你問我答”的雙向、互動交流,展示真聽真改的決心,拆除了黨羣、幹羣之間的“隔心牆”,架起了“連心橋”。
自巡察整改以來,孝廉社區巡察整改“迴音壁”已收到羣眾意見建議28條、反映問題45個,採納意見建議23條、解決答覆問題36個。
一面讓羣眾説話“有回應”的牆
巡察整改“迴音壁”建起來了,得有一套工作流程來規範,更好地收集羣眾意見建議,回應羣眾關切,增強整改成效。這是巡察組在回訪督查過程中向社區黨委提出的建議。
社區黨委根據巡察組的建議和要求,在“受理、承辦、反饋”三個環節上下功夫,細化制定了“1 1 5 4”工作流程,即落實“一名責任人”,每天收集 “迴音壁”上的“便利貼”進行梳理登記,形成“一張清單”。黨委對清單上的問題、建議進行研究,按照“黨務類、政務類、財物類、民生類、其他類”等“五類情況反映事項”進行梳理歸類,並按一般、熱點、疑難、對上反映“四種情況”對辦理事項明確時限要求,派發辦理工作任務。一般性問題原則上3天內回覆;熱點問題原則上5天內回覆;暫時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要對已開展工作情況進行公示;不能由本級解決或答覆的問題,及時上報街道,並跟蹤瞭解辦理情況。每個問題的解決或答覆情況按時在“迴音壁”上進行公開,羣眾可自行查看,對解決答覆情況不滿意、有疑問的可以及時向社區反映。
2019年8月,社區黨委在公開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時,部分黨員羣眾反映整改存在“見子打子”的情況,要求社區將財務收支明細全部公開。為此,社區召開“兩委”幹部會,專題研究財務公開,決定在每個季度結束後的15天內,對本季度財務收支情況通過“迴音壁”、黨員大會、羣眾大會等多形式進行公開公示,自覺接受黨員羣眾監督。
一面讓社區幹部“照鏡子”的牆
“現在‘迴音壁’也可以説是社區黨員幹部的‘作風牆’,羣眾直接在上面反映幹部作風情況,推動社區黨員幹部轉變工作作風。”孝廉社區黨委副書記劉燕説。
孝廉社區在“村改居”後,面對區域調整、新住居民和流動人口增加的情況,社區“兩委”仍然沿用以前的工作模式,覺得管理服務對象還是以前村裏的“老熟人”,導致部分商住小區居民反映找不到社區的位置、不知道社區幹部是誰等問題。為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儘快適應“村改居”工作模式,走出“小圈子”,孝廉社區創新開展移動辦公進小區活動,將辦公地點搬到居民樓、商貿城等,現場為羣眾答疑解惑、辦理業務,並印製社區“便民服務卡”向居民、商家發放,讓羣眾辦事更便捷。截至目前,孝廉社區開展移動辦公進小區活動共17次,辦理社保年審、醫保繳費等業務500餘人。
以巡察整改為契機,通過創新設立“迴音壁”,使羣眾參與到了社區工作中,通過羣策羣治,提高了社區工作質量,提升了羣眾滿意度。2019年,街道黨工委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從2018年全市142位上升到88位,上升了54位。
雨城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巡察向村(社區)延伸,就是要把管黨治黨責任傳導到 ‘神經末梢’,推動解決羣眾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增強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黨的執政根基。雨城區以點帶面,以孝廉社區為範本,推動全區122個村(社區)設立‘迴音壁’,不斷提升服務羣眾水平。(雨城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