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晚來臨時,世界就蒙上了一層黑色,而黑色的世界充滿着未知,當孩子開始學習認識事物時,面對黑暗總會讓他們既好奇又恐懼。但我們早已給黑夜貼上了""恐懼""的標籤,就連孩子探索的知識中也在透露黑夜的恐懼。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孩子對黑夜的恐懼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尤其是孩子在自己房間睡覺的時候,腦子中就會幻想一些恐怖的電影情節,再跟自己聯繫,最後嚇得開着燈睡,或者讓父母陪着才能安心睡覺。
孩子為什麼會怕黑呢?
1)對黑夜認識不足,缺乏安全感
白天是孩子的夢幻城堡,身邊有父母的陪伴,有小夥伴一起玩耍,有五彩斑斕的世界。但是黑夜降臨後,一切都消失不見了,就連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眼中只有無盡的黑暗。
很多孩子因為對黑夜沒有正確的認知,認為自己的一切都被奪走了,沒有安全感,就會出現崩潰的情緒,進而對黑夜產生恐懼。
2)將現實與虛擬形象混淆
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很容易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混淆,而這種心理現象也被稱為""泛靈心理""。每到黑夜來臨時,孩子會把從畫冊上、影視裏看到的妖魔鬼怪幻想到現實世界中,從而產生對黑夜的恐懼。
3)家長的嚇唬作用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通常會用一些虛構出來的人物嚇唬孩子。如""你再哭,我就讓老巫婆把你抓走"",""聽,大魔鬼過來了,再不聽話就要被帶走了。""
雖然家長有口無心,但是孩子卻會信以為真,當外面有什麼動靜時,孩子就會把這些事物幻想出來,尤其是孩子獨處時,更會加深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當孩子説 ""怕黑""時,家長不要説""別怕""
當孩子對父母説怕黑時,表示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依賴父母,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情緒向父母表達出來。然而父母的一句""別怕"",不僅體現了自己對孩子的漠不關心,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感受到的是深深的無助,只能一個人承受着這種恐懼。
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精神上的恐懼,而是內心深處沒有安全感,自己最相信、最依賴的父母在自己陷入困境時卻對自己不理不睬。
""別怕""不是解決問題,是在逃避問題。孩子在這兩個字中看不出任何關懷和鼓勵,恐懼的情緒仍會在孩子的心裏蔓延。
其實孩子想要的只是讓你認同他的恐懼,讓他知道他不是孤單一個人,這樣你才能瞭解他的內心,知道他因為什麼而恐懼,從而解決恐懼。
當孩子説怕黑時,父母怎麼回答才最好
當孩子慢慢有了自我保護意識後,就説明大腦的結構趨於完善,也就開始有了所謂的""害怕""心理,而怕黑源於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也屬於這種範疇,所以怕黑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完全不需要過分擔心。
當孩子説怕黑時,父母要去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她:""寶貝,有媽媽在,不要害怕。""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讓孩子説出來是因為什麼怕黑,是遇到了什麼人,還是經歷了什麼事 ,總之瞭解到恐懼的源頭。
最後再告訴孩子,""夜晚和白天一樣,是自然現象,而黑暗則屬於夜晚的特徵,它跟白天一樣,只是我們暫時看不見它了。我們在故事書上看到的妖魔鬼怪都是虛構出來的,永遠不會出現在現實世界中,寶貝不用害怕他們。""
瞭解了黑暗的本質,孩子在面對黑暗時就像看穿對手的軟肋一樣,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