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需“過幾關”

8年前,《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佈施行。8年來,我國在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重點發力,逐步完善相關法規和標準,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現實問題?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重點推進

對於普通人來説,開關燈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但對於54歲的殘疾人姚國來説,卻往往要費上一番力氣。

姚國是寧夏青銅峽市瞿靖村人,4歲時因車禍致殘,只能依靠輪椅和枴杖行走。為了解決他的生活困難,當地殘聯對他家進行了無障礙改造,讓他用上了遙控電燈、帶扶手的無障礙馬桶,灶台也按適合他使用的高度進行了改造。

作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關乎殘疾人的生活起居,影響着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質量。

據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動態更新數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全國共為435萬名殘疾人完成家庭無障礙改造,其中包括55萬名貧困重度殘疾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率從2017年的9.6%提高到2019年的40.7%。

同時,隨着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正從簡單化、標準化改造轉向針對個體需求個性化定製,從而更好地滿足殘疾人差異化的需求。

為此,中國殘聯先後制定實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指導意見》等文件,對改造工作的原則、內容和保障措施作出規定,為各地開展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

據中國殘聯維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殘聯將力爭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2020年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任務,同時根據殘疾人的殘疾狀況、需求與居住環境增加投入,提高改造標準,提升改造水平。

城鄉無障礙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從隨處可見的盲道、各類公共場所出入口的坡道,到無障礙電梯、衞生間,再到文體休閒場所專門的輪椅席位和電影院裏方便視力障礙者的聽影設施,無障礙設施不僅是城市文明的標誌,也最能體現城市的“温度”。

綜合問詢處和值機處的低位櫃枱設置40-45釐米的容膝空間,讓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更舒適地辦理業務;距樓梯起點及終點30釐米處設置提示盲道,讓剛走過樓梯的盲人能有一步距離的心理調整……

在北京大興機場,像這樣精細到以釐米為單位的設計隨處可見,設計者對殘疾人羣體的關懷也正體現在這每一釐米的用心之中。

記者瞭解到,自1989年《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範(試行)》頒佈實施以來,我國相繼發佈實施《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無障礙設計指南》等國家標準,國家民航、鐵路等主管部門也分別制定實施了行業無障礙建設標準規範。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進一步加強,法規和政策措施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截至2018年,全國省、地(市)、縣共制定無障礙環境與管理的法規、規章等規範性文件475部。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關心關愛的“温度”正從城市延伸到鄉村。

中國殘聯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所有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都開展了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的工作,開展無障礙建設的市、縣達到1737個;全國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已有79%的出入口、51%的服務櫃枱、34%的廁所進行了無障礙建設和改造。

制度、人才、理念缺一不可

近年來,我國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與輔助器具供應和適配服務,逐步完善相關法規和標準,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但當前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仍有“障礙”亟待破除。

據記者採訪瞭解,儘管伴隨着《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的頒佈施行,各部門、各地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規和規章,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條款是鼓勵性、倡導性的,同時缺少有效的懲處措施,實際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無障礙標準的落實落地,少不了制度規範的保障。”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邵磊認為,只有調整好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政策法規和民事、行政等法律之間的關係,做好“規”與“法”之間的銜接,才能真正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的效能。

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與產業生態的支撐。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場館設計負責人張利介紹,無障礙環境建設專業、技術領域跨度很大,涉及建築、計算機、醫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這也就對相關人才隊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無障礙觀念至關重要。邵磊表示,伴隨着城市化和老齡化的不斷髮展,無障礙建設已不再只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的特殊需求,而是關乎全體公民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

“無障礙建設應該是城市的底線,而不是城市的裝點。”張利説。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需“過幾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