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勢新平衡”:歐洲尚未做好準備 中國渴望和平發展
人民網巴黎8月31日電(記者何蒨) 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領導的展望與創新基金會於8月27日至28日在巴黎舉辦了“世界新格局中的不平衡因素”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來自歐盟、國際關係、新聞傳播、中法交流等領域的專家參加,以在線形式交流並探討了歐洲如何面對新冠疫情及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下的新世界格局。與會者分析了當前國際局勢的新特點,並一致認為歐洲在應對國際格局新形勢的時候,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並在科技工業發展方面沒有足夠的前瞻性。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作為主辦方代表,在研討會開幕及結束時分別進行了演講。
中國渴望和平發展 願與歐洲攜手同行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前國家研究員、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妮可·芭莎蘭(Nicole Bacharan)指出:“美國民主制度正在經歷困境,今年11月的選舉並不能解決美國民主制度本身的問題,民主黨對選民的承諾與現實嚴重脱節,美國人所經歷的現實世界也與特朗普描述的理想相去甚遠。即便到2021年,美國的形勢也不會好轉。”
曾擔任駐華記者、精通中文的法國人蒲皓琳(Caroline Puel)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1980及90年代走過了‘天鵝划水’的歷程,也即表面平靜,水下用力。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中國慢慢出現在世界舞台前方,歐元區債務危機、英國脱歐等,都是世界格局出現變動的標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始終保持發展並不斷變得強大,這種趨勢讓西方國家感到懼怕。最近十幾年,中國也很好的抓住了互聯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彌補了過去錯失的工業發展機會。中國在近半個世紀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發展模式,一些大型企業或銀行甚至已經能夠與西方跨國企業匹敵。”同時,熟悉中國文化的蒲皓琳也強調:“中國並沒有試圖主宰世界、成為軍事強國的意圖。”
蒲皓琳強調:“中國渴望和平發展,雖然其社會機制與歐美國家有很大不同,但中國人對歐洲文明充滿尊重,這些都説明中國希望與歐洲拉近關係的意願。”蒲皓琳也指出:“如今的中國更為謹慎,並且也在觀望美國大選的形勢,歐洲需要更多的團結一致才能應對全新的國際形勢。”法國《費加羅報》記者雷諾·吉拉德(Renaud Girard)在分析中美關係時也指出:“中國人並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好戰,中美關係雖然目前比較緊張,但出現熱戰的可能性不大。”
歐洲尚未做好準備 5G領域競爭力不足
法國經濟戰爭思想學院研究員阿里·萊迪(Ali Laidi)指出:“在當前局勢下,歐洲國家的態度仍較為天真,在經濟政策上沒有做足充分準備,但即便如此,未來歐洲在國際格局新趨勢中仍有較大的行動空間,能夠發揮獨特的國際關係平衡角色。”
法國國際和戰略關係研究所所長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指出:“在氣候變暖、知識產權等領域,美國表現出後撤的態度,中國與歐洲合作的機會增加,歐洲可以扮演的角色空間也在增大。”帕斯卡·博尼法斯認為:“歐洲目前對自身發展的需要及目標不夠明確,這是根本問題所在,很多時候,歐洲不過是在重複美國的立場。以法國為例,法國在心理、文化上都存在着對美國的依賴,如何能在不考慮美國態度的情況下,做出獨立的對華政策,這將是問題的核心。”
負責產業政策、內部市場、數字技術、國防及太空事務的歐盟專員蒂埃裏·布雷頓(Thierry Breton)從歐盟的角度分析了歐洲當前的形勢,他指出:“歐洲需要加強政策的自主性、彈性與對等性,才能更好的維護其在國際格局新變化中的地位。以中美關係為例,歐洲需要對此作出回應,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比如在醫藥、能源等領域制定歐洲的戰略方向。”
此外,蒂埃裏·布雷頓也強調,歐洲在網絡信息空間領域的競爭力不足,落後於美國和中國,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技術能力。對此,蒲皓琳也指出:“歐洲人對5G會如何影響世界的重要性沒有意識,法國人對5G的認知不足,這是歐洲目前較大的短板。”
蒂埃裏·布雷頓對歐洲仍充滿信心,他認為:“歐洲是世界上民主化程度最高的大陸,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感與機遇,因此,歐洲要堅定的鞏固其價值觀,加強歐盟的內部團結。”蒂埃裏·布雷頓對歐盟峯會中,法德罕見聯手共同支持7500億歐元援助歐盟國家抗疫的做法表示出肯定,認為歐盟團結意識的增強有利於歐洲保持其在國際局勢中的地位。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研討會結束時的發言中也指出:“歐洲需要建立更為具體化、結構化、體系化的對外戰略,用以處理國際關係新形勢,才能在未來的國際格局中發揮積極的平衡作用,鞏固歐洲特有的立場,面對中美關係新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