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體檢報告”出來了!東安湖喊您去“耍水”~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近日

東安湖公園示範區

一艘小船隨波盪漾

水清岸綠的美麗畫卷已然形成

攝影:嘉楠

東安湖公園從今年6月開始蓄水,5個多月後的第一份專業“體檢報告”表明,作為大運會重大配套項目、龍泉驛區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表達,在多項水環境治理的嚴格措施下,東安湖將不負眾望,在明年8月為全世界呈現一湖碧水,盡顯公園城市生態之美。

江面的小船漸漸劃入湖心,龍泉驛區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在完成湖水採樣等工作後,將測試水體能見度的塞氏盤緩緩沉入湖底,直至落入湖底的水草中,再將其緩緩提起。用捲尺一測量,其入水深度為3.3米。“水體的透明度就是3.3米,如果不是湖底水草遮擋視線,透明度還會更高。”監測站採樣室工作人員苟均説,東安湖的水,完全可用“清澈見底”來形容了。

“檢測結果出來了,東安湖的水質完全達到地表水Ⅱ類,多項指標達到或接近Ⅰ類的標準。”

11月12日下午,東安湖公園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熊林接到了龍泉驛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温小鷗的電話,這樣的喜訊讓熊林十分開心。

東安湖的湖水是咋做到這麼清澈的

讓我們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01

專業人員現場測定

東安湖水環境指標“很漂亮”

東安湖自6月開始蓄水以來的第一次“體檢”,氨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pH值、溶解氧、透明度都是重要指標,一些可以現場出結果,一些則需要經過實驗室檢測。為了能準確全面檢測水質質量,當天的檢測選擇了三個點位,即10月初開始蓄水的東安湖公園西側湖區一個點位,6月開始蓄水的示範區兩個點位。

pH值均呈弱鹼性,溶解氧分別達到11.05、10.05、9.06 mg/L 左右,透明度分別達到1.8米、2.3米、3.3米(與點位水深有關),當天測定現場給出的多個指標,讓環境監測和東安湖公園建設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很興奮。苟均告訴熊林,一般溶解氧大於等於6mg/L ,即可達到地表水Ⅱ類的標準,而東安湖的溶解氧含量明顯優於這個標準,如果其他指標達標,達到地表水Ⅱ類沒有問題。

果然,經過龍泉驛區環境監測站實驗室三天的嚴格檢測,三個點位中高錳酸鹽指數除第一個點位為2.1mg/L外,另兩個點位分別為1.2mg/L和1.1mg/L,(地表Ⅰ類水要求該指標小於等於2mg/L),總磷指數分別為0.01、0.012、0.012mg/L(地表水湖庫Ⅰ類標準要求該指標小於0.02mg/L,Ⅱ類標準小於0.1mg/L)。

另外,氨氮指標也達到了Ⅰ類或Ⅱ類的指標,並有點位超過Ⅰ類水指標。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温小鷗表示,綜合評價來看,東安湖湖水完全達到了地表水Ⅱ類的標準。

攝影:嘉楠

東安湖水的水質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

絕不是偶然

她的背後

藴藏着自己湖清水美的“秘密”

那就是

河湖分流、控源截污、水生態修復

“三大法寶”

02

專業技術藴藏其中

東安湖水環境治理“很專業”

攝影:嘉楠

在東安湖附近,有驛馬河、李河堰等自然水系,每年汛期洪水發生時還會對沿河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在東安湖公園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汛期行洪對東安湖帶來的影響,採取河湖分流的方式,將自然水系從湖邊引流而過,既保證了河流的通暢,又不會將河水引入湖區影響水質。

“控源截污也是我們的一大特點。”熊林介紹,在規劃建設中,東安湖公園充分利用周邊道路市政管網,對片區雨污水進行全面收集,污水排放至污水處理廠處理成再生水後補充河道生態基流;雨水則直接通過雨水管道流進附近河道,東安湖僅接受經植草溝、雨水花園等海綿城市措施淨化過濾後的雨水。

除此以外,生態修復更是東安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示範區裏,生態修復與湖水蓄水同步進行,經過幾個月的生長,水底,金魚藻、苦草、菹草等各種水生植物科學分佈種植,隨着水波盪漾開來;岸邊,美人蕉、風車草、菖蒲等也叢叢生長,既美化了景觀,又對水生態起到了重要修復作用。

行走在湖邊,“生態修復、禁止放生”的告示牌十分明顯。但偶爾,卻能見到條條魚兒在湖底悠閒遊過。“不能放生,哪來的魚兒呢?”面對這樣的問題,熊林笑着作答,“這是我們按照水生態修復需求有計劃地放養烏魚、鱸魚等肉食性魚類,用於控制水生態系統建設初期對水生植物威脅較大的草食性魚類,保證水生態系統的構建。”

熊林介紹,東安湖通過改良底質、補充微生物、增加浮游動物、種植水草、增加魚類貝類和螺類等,建立了完整的水生態系統,讓水體產生自淨功能,可以不斷提升水質。

初冬陽光下的東安湖

羣羣大大小小的野鴨緩緩遊動

只只白鷺悠閒站立

雖然東安湖還在加緊打造

但鳥兒們已在這裏成羣結隊

用自己的翅膀

為東安湖的生態環境

投上了重要一票

文:廖玉蓉

編:王景 餘龍燕(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