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產車和高端品牌之間的印象差距太大了,或者説宣傳自己是高端品牌的品牌沒有達到消費者對“高端”的期望,或者説國產產品對“高端”的印象還不夠高端,所以這一點還是要提出來的。
所以,還是先説結論吧:
事實上,國產車與其是否適合做高端品牌沒有太大關係,但它必須是高端品牌,當然,無論是吉利的領克,還是長城的 WEY,一汽的紅旗等,都在嘗試,只是現在做得還不夠,還沒有達到真正高端品牌的水平。
提到國產汽車,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吉利、長安、長城、上汽、廣汽等等,價格也都在20 W以內,大部分產品都不到15 W,甚至10 W。而且高檔車即使是像凱迪拉克、沃爾沃和雷克薩斯這樣的二線豪華車,每個人都會想到至少25 W以上。因此在價格上就會覺得買國產品牌有點虧。
然後就是技術和質量,在很多消費者的心中,國產車的技術和質量是相當一般的,比如寶馬的操控,奔馳的豪華感,雷克薩斯的極致工藝等等,國產車還遠遠不夠。
另外在歷史上,許多高端品牌都有着悠久的歷史,百年車企,光是歷史故事就價值不菲,而國產車的歷史只有短短的30多年,唯一能説出歷史的紅旗也只有70多年。
無論從價格、技術、質量,還是從歷史價值來看,大多數國產汽車的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時國產車起步於80年代,就像大眾、奧迪等品牌已經成功進入消費者的頭腦,佔據了高端豪華的位置,而國產車則需要錯位競爭,才能以低價進入市場,普及轎車。正如福特 T型車在未被開發之前,都是用手工作坊裏的手工製作,價格昂貴,只是富人的玩具,而福特 T型車正是通過低價將汽車普及到千家萬户。
為什麼國產轎車必須打造高端品牌?
為什麼要做高端品牌,同樣的產品,就是因為有更多的知名和被認可的品牌,那麼價格就會不同,同時帶來的是不同的利潤。
也許有人認為,雖然配置是一樣的,但國產轎車的可靠性,真正的技術實力遠不及高端轎車。而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對品牌形成的一種錨定思維,品牌溢價的價值體現。比如在目前階段, ADAS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很多都是Tier1方案,沒有直接影響體驗的那麼大的差別,但 BBA應用的數量很少,而且選裝費用很高。
另外,對許多汽車集團而言,經營並非單一品牌,往往由多個不同層次的品牌組合而成。高檔次的品牌所帶來的高端認知,幫助消費者對低端品牌產生更多的信任。
因此,許多國內車企都願意開發多個品牌,並不斷努力開發其高端品牌,以開拓更高端的市場。
我國企業對品牌的認識和構建方式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畢竟像羅馬城這樣的好品牌建立起來並非一日之功,對產品力、售後服務、品牌形象、文化價值等方面都有要求,是與消費者形成了默契,是感情上的認同。
因此,不管是否適合國產轎車,要想長足發展就必須做高端品牌,並真正做好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