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卡衝突中的社交媒體戰

前不久爆發的納卡衝突,使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場衝突中,雙方的較量不再侷限於戰場,而是延伸到了社交媒體領域,交戰雙方的戰地信息藉助網絡迅速傳播,各種媒體交替上演,互聯網變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

廣撒迷霧,干擾對手判斷。現代戰爭透明性不斷增強,但藉助社交媒體可以廣撒迷霧,迷惑對手。在這次衝突中,亞阿雙方不斷利用社交媒體發佈信息,聲稱摧毀對方大量軍事裝備,戰場信息撲朔迷離。衝突爆發後,納卡地區武裝在社交媒體上宣稱打掉了阿塞拜疆軍方的4架直升機、15架無人機和10輛坦克,還發布了“阿塞拜疆直升機墜毀”的圖片,被各國媒體廣泛轉載。後經俄羅斯媒體查證,這些照片是今年2月在敍利亞的一架直升機墜毀視頻的截圖。自衝突以來,雙方圍繞戰況大打口水戰,真真假假,難以辨別。通過社交媒體散佈假情報、假新聞,混淆視聽,干擾敵方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可以達到將其引向認知誤區的目的。

大肆造勢,爭奪輿論支持。為了實現各自戰略目標,交戰雙方往往通過媒體引導輿論,揭露或駁斥對方,宣傳己方正義主張,以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為最終通過戰爭手段維護國家利益奠定輿論基礎。網絡化時代,社交媒體的傳播範圍、影響力更加廣泛,通過奪取道義制高點甚至可以取得比火力摧毀、兵力奪控更大的戰略收益。納卡衝突開始後,亞阿雙方紛紛指責對方攻擊平民,製造人道主義危機。在社交媒體上,大量民宅被轟炸、平民傷亡的視頻和圖片廣泛傳播,雙方都竭力塑造自己無辜受害和被迫反擊的正面形象,同時刻意渲染敵方的野蠻殘暴。10月15日,阿塞拜疆處決兩名亞美尼亞戰俘的視頻流傳網絡,畫面極其血腥,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不滿,紛紛譴責其違反國際法,是反人類罪行。而亞美尼亞發佈的為受傷阿塞拜疆戰俘進行手術醫療救護的照片,與阿塞拜疆殺害俘虜的行為產生強烈對比,得到網絡輿論的廣泛支持。

相互配合,軟硬殺傷齊上陣。現代戰爭,交戰雙方將火力打擊和精神打擊相互結合,正面軍事行動“硬殺傷”與媒體輿論“軟殺傷”相互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納卡衝突發生後,交戰雙方的社交媒體對抗第一時間展開,雙方均利用新媒體實時直播戰況、展開輿論宣傳。9月27日,亞美尼亞政府在官方推特上宣佈在全國實施戒嚴令和總動員,而阿塞拜疆方面也宣佈全國進入戰時狀態。衝突爆發後,亞美尼亞政府下屬的推特賬號“亞美尼亞統一信息中心”在其首頁及時更新戰果,與地面行動相互呼應。而衝突的另一方,阿塞拜疆則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攻擊亞美尼亞目標、繳獲亞美尼亞軍事物資的照片,藉機鼓舞士氣。此次衝突,社交媒體對抗的影響力和關注度甚至超過了現實戰爭,這一特點很值得世人研究關注。(趙靜軒)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3 字。

轉載請註明: 納卡衝突中的社交媒體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