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羣眾每季度評選最難辦事科室,入選單位負責人被黨組約談

記者 吳曉鋒 戰海峯

重慶南川,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和美麗風景的生態宜居城市。近年來,作為國務院確定的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南川區轉型發展壓力巨大,發展速度長期低於全國、全市平均水平。然而,在團結一心謀發展的氛圍下,少數幹部仍存在責任感不強、服務效率低下等問題,制約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科室看似權力不大,實則是權力的關鍵執行者,是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特別需要從嚴從實進行監督制約。2014年開始,南川區針對行政權力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創新探索“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推行“自下而上”的評價方式,為幹部履職念起“緊箍咒”,暢通了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

變“評最優”為“評最差”

為調動機關科室的工作積極性,南川區做過很多努力。2009年,南川區曾評出10名優秀中層幹部,並作為後備幹部培養,但是激勵效果並不明顯。

正面激勵、典型引領效果不佳,那麼能不能反向倒逼?為了打破這一僵局,2014年,南川區委、區政府開展了“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活動,將具有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職能的近100個科室作為評議對象,每季度評出10個“最難辦事科室”。

一石激起千層浪。變“評最優”為“評最差”反向倒逼,曝光評議單位存在的問題,責任壓力很快得以傳遞,各單位普遍感受到評議帶來的巨大壓力,開始主動釐清權責邊界,持續規範和優化行政權力的運行,強化自身責任意識。

2015年,南川區民政局殯儀館兩次評議均進入“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前10位,殯儀館負責人被局黨組約談。

隨後,在持續推進整改的過程中,殯儀館先後採取了新增“一站式”服務平台、規範收費價格等一系列舉措,最終贏得羣眾理解、信任和認可,摘掉了“最難辦事科室”帽子。

隨着幹部作風好轉,也為了減輕基層幹部的壓力,每季度評一次變為每半年評一次。評議對象也根據機構改革科室職能變化進行適時調整。

2020年,評議對象包括38個部門單位的105個科室,不僅涵蓋了全區所有相關科室,同時新增了水、電、氣等與民生密切相關企業的重點業務科室。

多年來,評“最難辦事科室”就好像在幹部身後揚了一條鞭、頭上懸了一把劍,提高了監督質效,推進了行政機關的高效運行。

變“關門評”為“開門評”

長期以來,行政機關的考核評價更多是在系統內閉環進行,考核效果並不理想。“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則是主動引入外部評價機制,請服務對象和羣眾“打分”,變“關門評”為“開門評”。

為了保證評議的準確客觀,評議的方式也包括了定向評議、抽樣評議等。

何為定向評議?南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由服務對象、市場主體等羣體組成定向評議名單庫,隨機抽取1000人,通過郵寄評議表進行定向評議。

而抽樣評議則是通過官方報紙和網站發佈評議表,羣眾進行無記名投票,全區從收回的評議票中分類隨機抽取150份,合計300份納入結果統計。

此外,參評科室幹部職工因吃拿卡要等違規違紀問題被羣眾舉報,經查實的,在總票數中按每人次加5票,受到紀律處分的,直接評為“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第一名。

為保障評議的公正性,南川區可謂是做足了功課。他們嚴格把控監管環節,在堅持隨機抽取監督員、監票人、計票人之外,對反饋的評議票進行甄別,堅決遏制刷票行為。

評議評出了好服務、好環境,各單位主動變“辦事羣眾圍繞窗口轉”為“窗口圍繞辦事羣眾轉”,幹部服務意識普遍得到增強。

2019年,南川區政務服務大廳榮獲全國優秀政務大廳“服務優化獎”,全區營商環境考核排名位居重慶市第3位。2016年至2019年,全區市場主體户數平均增速11.27%。GDP增速連續12個季度高於全國、全市平均水平。

變“籠統評”為“具體評”

考核結果出來了,上榜的科室究竟是哪裏出現問題,重點從哪方面着實解決呢?從設計之初,南川區就有了指標量化。

劍指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南川區“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設置了“冷、懶、推、亂、貪”5項指標,並細化表象。

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冷”就是態度冷漠、主動服務意識差;“懶”就是懶政、行政效能低;“推”就是沒有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的要求;“亂”就是亂作為、亂收費、亂攤派等;“貪”就是講求“潛規則”,以權謀私,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給辦,沒有回扣不給批等。

每項指標都進行具體化,辦事企業和羣眾在評價的時候更容易“對號入座”。

這一評果真管用。“如坐針氈、寢食難安,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説起當時“上榜”的感受,剛任職不久的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吳小琴至今還心有餘悸。

吳小琴坦言,不動產登記工作量大、政策性強、矛盾突出、壓力也大,工作人員難免有時有服務態度不好、解釋不細緻等問題。

“經過評議,羣眾指出了具體問題,我們也對照指標進行客觀冷靜分析,發現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履職不到位的問題,小事不小。”吳小琴説。

打那之後,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就針對這些問題對標對錶進行了整改,不僅推出“一窗式”辦理,大大縮短辦事時限,還推出了微笑服務、設立雷鋒崗等,提高了服務水平和能力,最終贏得了羣眾認可,退出“榜單”。

變“評完就完”為“評完沒完”

不要以為評完事情就過去了,因為評議結果直接與科室幹部職工“面子”“帽子”和“票子”掛鈎。

首先“面子”過不去。評議結果向全區各級各部門通報,“上榜”位次及主要問題在官方報紙公示曝光。

“服務稍有不到位,民意就會反彈,真的是天天如履薄冰。”首次評議“中獎”、第二次甩掉帽子的區人力社保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科科長劉高勇説。

“面子”好理解,為何會影響“帽子”呢?南川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位列前10的,談話提醒科室負責人、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3個月內不得提拔重用。位列前3的,約談科室負責人;連續兩次位列前3的,免去科室負責人職務;連續3次的,免去分管領導職務。截至目前,南川區已持續評議17次,談話提醒分管領導137人次、約談科室負責人42人次、免職4人,多名擬提拔幹部暫緩提拔。

而影響“票子”則是因為評議結果與幹部年終績效有關係。因為評議結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綜合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年終績效獎掛鈎。

這還沒完。在評議結束後和開展下次評議前,組建暗訪督查組,採取模擬辦事、隱秘拍攝、走訪羣眾等方式,對評議進入前10名科室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暗訪督查,檢驗評議工作成效,對發現問題的立即責令整改。

“‘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具有創新性、示範性和引領性。”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學研究的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鄒東昇教授認為,這一創新有效提升了基層單位科室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工作效能,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記者手記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內在要求,人民滿意是政府治理的初心使命,南川區“最難辦事科室羣眾評”行政權力監督機制是一項求真務實的民心工程。

變“評優”為“評差”,刀刃向內,反映了南川區委、區政府以改革促發展的堅定決心。評選持續多年不走形、不變樣,更是展現了南川幾屆領導班子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頑疾亮劍的堅定信念。他們用幹部的“緊張指數”換取了南川的“發展指數”、羣眾的“滿意指數”。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法制日報 吳曉鋒 戰海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2 字。

轉載請註明: 讓羣眾每季度評選最難辦事科室,入選單位負責人被黨組約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