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工程建設工地,工人師傅們頭頂烈日加班工作。 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副中心,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捨棄了“五一”小長假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選擇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上過節。他們就是堅守在300餘個重點工程工地上,只爭朝夕、保障施工進度的5萬餘名城市副中心建設者。
佔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裏,春花節系列活動正在進行,遊人們拿起相機,隨手一拍就是萬紫千紅。與公園內春意盎然的風光不同,在西北部的市民文化休閒組團,被稱為“三大建築”的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建設現場,卻是塔吊林立的壯觀場面。
“為了實現‘今年上半年主體結構封頂,年底前外立面亮相,明年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業主單位籌備、布展’的目標,這個假期,有6000多名建設者堅守一線。”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説,博物館項目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劇院項目音樂廳主樓局部已封頂,戲劇廳、歌劇廳已施工至地上四層;圖書館項目鋼筋混凝土結構已完成95%,一區、二區鋼結構已封頂,5月底將完成鋼結構封頂。
“三大建築”項目部裏有一座沙盤,清晰地展示着劇院、圖書館和博物館C字形的佈局。3座建築圍出的地面廣場,未來有什麼用途?沙鋼介紹,這是共享配套設施項目,目前一座同台換乘地鐵站正在緊張施工,通車後,乘客不用出地面,通過地下的共享空間就能從地下進入劇院、圖書館和博物館。此外,市民通過這個共享設施,不僅可以逛商業街、看電影、進行各種文化體驗,還能探訪運河故道、小聖廟遺址公園,走進毗鄰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是城市副中心最鮮明的特色。按計劃,今年6月,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將實現全線通航,市民可乘船領略運河風光。為了確保船舶行得穩,目前河上正在新建甘棠、榆林莊兩座新船閘。
兩座新船閘目前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正在進行閘門調試和景觀綠化等工作。“進入工程收尾階段,現場共有13個工種在同步作業。”甘棠船閘現場負責人宋國雨説,“五一”小長假期間,工地上有200多名工人堅守,能實現“一天一個節點”。位於甘棠閘下游的榆林莊船閘,施工工藝、運行方式與甘棠船閘類似,目前也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不同的是,榆林莊船閘上方,還建有一座橫跨船閘的交通橋,預計5月底前可完成橋面吊裝,實現通車後,榆林莊閘將形成立體式的交通體系。
與“三大建築”和兩座船閘現場繁忙的施工場景不同,東六環入地改造現場卻顯得有些安靜。“節日不停工,為的是爭分奪秒調試兩台靜待始發的大型盾構機。”曾參與武漢地鐵8號線下穿長江盾構施工的中鐵十四局東六環改造項目盾構副總工程師孫長松説,相比傳統地鐵隧道使用的6米、8米、12米級別盾構機,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使用的16米級“京華號”“運河號”盾構機對操作手提出了更高要求。“掘進過程的盾構機方向糾偏,小盾構機可能誤差達到5釐米後操作手才進行糾偏,但在‘京華號’‘運河號’上,一旦超過3釐米就必須糾偏。盾構機每分鐘都是高速運轉,留給糾偏處置時間只有不到1分鐘,而這只是一個參數,操作手還得同時關注注漿量、注漿壓力、掘進速度、地下水壓等數十個參數,要求操作手必須高度集中,容不得有半點失誤。”
首發建設公司副總經理喬培貞介紹,項目預計2023年底竣工,將通過入地改造措施,弱化目前六環路過境通道功能,把過境貨運交通疏導至外圍高速公路系統。同時,入地工程完工後,東六環兩側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繫也將加強,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原有的東六環將改造為慢行交通及綠化公園,進一步美化城市空間。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陳強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