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將士的輪換之痛

邊疆將士的輪換之痛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這首《寄夫》,為唐代女子陳玉蘭所作,表達了一名古代軍嫂對戍守邊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雖然一千多年過去了,但人類的悲歡離合並未發生變化。如今,兩地分居的相思之苦,依然是戍邊衞國將士的心頭之痛。
有人認為,解決邊疆軍隊現實困難的唯一辦法,就是實行輪換制度。即按照一定期限將內地部隊與邊疆部隊進行對調,以緩解邊疆將士生活上的困難和痛苦。
這個想法可以説很好,但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我國地域遼闊,民族複雜。內地與邊疆省份的社情民情差異極大,邊疆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領土守備,如果貿然大規模調動邊疆部隊,從軍事的角度來説,會面臨一定防務風險。同時,邊疆向內地調動固然容易,但內地向邊疆調動則十分困難。內地的幹部和士官,很多都已經在當地成家立業,突然間大規模移防邊疆,容易造成人心浮動和軍心不穩。
然而,實現領土守備就一定要以犧牲邊疆將士的終身幸福為代價嗎?
新中國的歷史,曾經有這麼一次輪換的建議,在當時非常貼近實際也切實道出了邊疆戰士的困難。可惜,由於歷史條件的原因,夭折了。
它就是西藏軍區“五大部上書”事件。
(一)
1957年3月,在北京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的辦公桌上放着一份文件,這份報告的標題是:《有關西藏軍區若干問題的報告》。抬頭是:“呈軍區黨委會請轉軍委並各總部轉呈敬愛的毛主席”。
報告分兩個部分:一、若干具體問題,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二、我們的意見,共提了五項建議。
若干具體問題主要有營房問題、軍官長期無家庭生活問題、工資政策問題、軍官健康問題、現金購買問題、文化生活問題。
家屬來隊沒有房子住、軍官娶妻困難,兩地分居影響幹部情緒,工資待遇較低、軍官身體受到氣候和其他因素的傷害,文化生活單調。。。
報告中還提到,在當時,部隊中流轉着這樣一段快板:“轉業有三好,升官快,拿錢多,工作少。”
這份報告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從今天來看,可以説都是符合實際的,是一份為官兵切實着想的好報告。
可惜,在當時的情況下,報告提出的問題沒有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反而被解決了。
(二)
1957年二月,時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的李覺在拉薩主持軍區辦公會議,這次軍區辦公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參謀長陳子植、政治部副主任洪流、後勤部政委李華安、財務部部長秦卓然、幹部部處長方其順、王達選、西藏軍區司令部辦公室主任鄭震等人。
會上,大家提出了很多西藏部隊官兵的福利和後勤工作等實際問題,如邊防部隊的營房建設、幹部家屬的生活待遇、基層官兵的婚姻、工資改革、工資支付辦法、現金髮放和市場供應等等。
正是在這次辦公會結束之後,李覺提議把這些問題梳理之後形成報告,上報中央,意圖解決基層官兵的實際困難。
然而,當時,總政主任譚政大將在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前提下,居然覺得該報告言過其實,危言聳聽,親自批示説西藏的一些幹部“革命意志衰退”、“不安心西藏工作”、有“右傾逃跑主義傾向”等,要嚴肅處理。這些人都被調離崗位,有的還受了處分。
譚政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批示,和當時的政治氣候有關。
1957年,正值“反右”的高潮。當年4 月27日,中央公佈《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決定在全黨進行一次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內容的整風運動,發動羣眾向黨提出批評建議。
反右的出發點是整黨整風,這是一件好事。然而,在近代激進主義的影響下,反右最終卻犯了擴大化的錯誤,走上了過左的道路。
同時,李覺本人也是十八軍少數知識分子之一,十八軍進藏跟他並無關係,但他積極主動要求進藏他歷任十八軍副參謀長、參謀長、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
1957年底,總政派了幹部部副部長陳清風率工作組參加西藏軍區黨代會,指導整風反右鬥爭。張經武、張國華在北京,譚冠三、王其梅主持工作。名義上是開黨代會,實際上是批判會,重點批“五大部上書”,主要受批判的是李覺、陳子植、洪流等人。批判的調子越來越高,上升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認為“五大部上書”代表了“右傾逃跑主義路線”,並或明或暗地把矛頭指向譚冠三,認為他是後台。因為當時起草報告時,譚冠三在西藏,因此有人一再追問譚冠三知道不知道這件事,審閲過報告沒有。李覺回答説,軍區辦公會議歷來由我主持,報告是由我審定修改的,也是由我交給王其梅同志的,有什麼問題,應由我承擔,與譚冠三同志沒有關係。
中國人民解放軍黨的監察委員會1958年11月14日,做出了《關於“五大部上書”的幾個負責同志處理的批覆》,批覆如下:李覺、洪流、陳子植三同志,誇大堅持西藏地方鬥爭的困難,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經過解放軍黨的監察委員會第二屆第五次常委會議討論認為:他們的錯誤,主要還是思想問題,應該着重於思想教育,組織上可以從寬處理。洪流同志身為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但革命意志衰退,放棄思想政治工作,為“五大部上書”提供了主要錯誤觀點,因此,黨內應給予警告處分;李覺、陳子植均免予處分。
“五大部上書事件”結束後,李覺被調離西藏軍區,到二機部任核九院第一任院長。在大西北荒漠戈壁一待就是8年,為新中國核武器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政治部副主任洪流,調到藏北海拔4500多米的無人區杜加里,在極端艱苦的生命禁區,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和藏族民工挖硼砂,償還新中國欠蘇聯的債務。副參謀長陳子植,赴中國與尼泊爾邊境,參與在世界屋脊修建第一條高原國際公路的任務。
事件過去二十多年後,終於得到了平反。1979年,遵照總政的指示,西藏軍區黨委作出了關於為“五大部上書”事件平反和撤銷對洪流同志黨內警告處分的決定。
然而,鬧出了這麼一出之後,西藏軍區全體幹部想三年一次輪換的念頭也徹底破滅。
(三)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來,邊疆部隊的駐地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官兵的生活水平相比過去而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眾多官兵渴盼的輪換制度,依然沒有出現。
基層官兵盼望輪換制度地區可以理解,但大規模輪換之所以沒有實行,很多的原因來自於軍事層面的考量。
原十八軍軍長,進藏部隊最高指揮員張國華整理、總結了一些沒有正式對外講過的體會。他認為,在西藏作戰,總體衡量,從內地進藏的部隊由於幹部對地形地貌的判斷上難以把握,部隊還不夠適應惡劣氣候、飲食等原因,不如長期駐守的西藏的部隊打得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1957年李覺等人沒有陷入反右的漩渦,西藏部隊實現三年一輪換的訴求,也不會得到最高層的首肯。
今天,幹部如果選擇支邊, 基本上就意味着畢業之後將會在邊疆服役多年,他們把駐地為故鄉,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的邊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陳玉蘭《寄夫》當中描寫的情感,依然在無數駐邊官兵的家庭當中上演。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從整體盤子配置的角度出發,也不是沒有改進的措施。
俗話説,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邊疆部隊艱苦的原因,往往來自於落後的基建和薄弱的後勤補給能力。如今,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邊疆的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提升,部隊投送和機動能力極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加大邊疆地區部隊的配置密度,把更多的內地部隊拉到邊疆去,基數越大,實現輪換的可能性就越大。軍改期間,我軍實施戰略前推的方針,越來越多原先駐防在中原和川渝地區的部隊向前線部署。今後,隨着“新西蘭”地區營房基建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相信還會有更多的單位赴邊駐防。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原先邊疆部隊的防務壓力,提高軍事力量的使用效率。
同時,為了加大邊疆幹部的流動率,畢業分配也會優先向邊疆傾斜,鼓勵支持更多的優秀學員奔赴邊疆建工立業。今年,空軍工程大學某學院專業第一全部支邊,赴邊學員當中,排名在前百分之50的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排名靠後的比例則很少。這充分體現了今後的用人導向,即優先滿足基層,滿足艱苦邊遠和一線部隊。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後人的報道,怎有前人的調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內地和邊疆之間幹部的對換,才能真正緩解邊疆幹部面臨的生活困難,才能營造起有序向上的正能量流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0 字。

轉載請註明: 邊疆將士的輪換之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