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入電動化時代 大眾還是那個大眾?
前兩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了我國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跑贏大盤,同時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
沒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都已經成為全球最好、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不過回過頭來看過去的這段新能源發展之路,我們會發現並非一路坎坷,甚至還在“大”與“快”這兩個關鍵字的背景之下,誕生了一系列亂相。
截止2020年,中國累計投入的新能源補貼約為3000億元,面對如此巨大數額的補貼,讓很多佔據了“天時地利”的新勢力品牌和自主品牌也隨之迅速“膨脹”了起來,而在背後卻埋藏着技術不成熟所帶來的各種隱患。
前有某純電車上海地庫冒白煙,後有造車新勢力一個月內“四連燒”,頻發安全事件的發生給本就心懷忐忑的消費者心中籠上了一層層陰霾。
於是在“求快”之後,終於“求穩”的產品們正在陸續登場。
大眾是一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相當有分量的名字,撇開“高級”梗不説,其品質可謂有目共睹。今年,大眾將引入首款ID.家族產品——ID.4 X,而作為大眾在華推新探路一貫的“排頭兵”,上汽大眾則又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這份榮耀。
為了這輛即將來臨的新車,上汽大眾建立了MEB平台的國內首家4.0標準新能源工廠,儘管目前關於這輛新車本身的訊息和體驗,我們瞭解的不算多;但通過前兩天對這家工廠的參觀,擎哥內心頗有感觸。
先説説這個工廠背後代表的“上汽速度”。它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純電動汽車工廠,規劃年產能30萬台,而從無到有,只有了一年時間。它注重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整個工廠有1400多台工業機器人,車身和電池車間基本實現無人化全自動生產,相比傳統的人工安裝,產效率更高、質量更加穩定。
它還能將車輛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信息將被實時收集並傳輸至數據平台儲存,實現系統集成、數據協同。應用中央監控系統、設備智能管理系統、生產關鍵指標動態管理系統、能源智能管理系統四大核心繫統,對這些“大數據”進行監控與分析。
無論設備運行、產品質量、物流還是能源消耗,各種信息都盡在掌握,讓整個製造過程變得可視、可追溯、可預測。不誇張的説,在這條生產線下誕生的每一輛新車,都可以做到品質上的完全可靠。
而具體到產品本身,在最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的電池模塊,大眾不管是在設計上、還是裝配、測試上也都下了大功夫。ID.4 X採用了大眾標準的方形封裝電池,其特點在於,一是封裝材料為鋁合金材質,不僅重量更輕,而且強度更高;二是電池內部材料卷覆更加緊密,在外殼的高硬度限制下,電池不容易膨脹。
此外,整個電池包由上蓋、電芯模組、電池管理控制系統、下殼體及水冷系統組成,密封性優異。在日常用車、自然老化、遭遇極端惡劣環境或碰撞等突發情況下,可降低電池短路、漏電及自燃的風險,確保放心用車。
四重電芯安全設計則從殼體強度、表面絕緣、及時斷電、防爆泄壓上給電芯上了四重保險,將漏電、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能夠更好的應對各種極端情況或突發情況。即便以上所有的“保險”都失效了,回到最開始的環節,其殼體絕緣膜、強化鋁殼體等設計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安全閉環”。
前段時間出差試駕、擎哥和同車媒體閒聊時得到過一些“內幕消息”,這是一位來自某中國品牌研發部門老大在酒桌上和他説的“掏心窩子話”。這個中國品牌在國內算是一個三線品牌,有一款發動機的供應商和大眾相同。據他所説,在生產製造前甲方,也就是廠家,會交給乙方,也就是供應商,一些關於產品生產細則上的參數與注意事項。
他們交出去的文字版資料大概有幾本新華字典那麼多,聽上去很多了對不對?然而大眾交給對方的資料卻有整整一大紙箱。
這其中的差距不是説去融資多少、或者再聘請多少技術性人才就能彌補的;這些差距完全來自於時間,來自於產品的迭代、進化,來自於投放市場車型的大數據反饋,幾乎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在ID.4 X上我們也能或多或少的看到一些差距,比如其電池通過了338項電池安全測試,涵蓋了碰撞、火燒、熱擴散、高低温存放、温度衝擊、鹽霧、壽命測試等,還包括涉水、耐久、温度、電氣、機械等五大類濫用測試。
倒不是説一定沒有其他品牌做到這樣的嚴苛程度,但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大部分品牌都在官方稿件中用“多項測試“來指代,最後得出結論——滿足安全法規。第二,大眾對於產品測試的嚴苛程度也遠不止電池。
再舉個小例子。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由於自重大,對於制動性能的要求會更高。於是ID.4 X在各種不同的制動環境裏進行了制動熱衰退測試。比如AMS熱衰退試驗,是車輛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再全力制動至靜止,連續重複多次,以此來考驗極限狀態下的制動性能及穩定性。
國標只要求完成一輪10次的測試,而上汽大眾在國標的基礎上額外再增加了一輪10次測試。這些種種的細節凝聚在一起,自然會帶來更堅不可摧的產品質量。
其實市場,從來都不是“野蠻生長”的,而是會由各行各業的強者不斷去提升自身實力,從而制定一些“行業潛規則”,再推動行業的進步發展,淘汰掉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小可愛。對於ID.4 X來説,上汽大眾品牌的背書,千萬量級的合資車企的整車品控,以及嚴苛的德系安全性和高標準技術研發,都讓它站在了高於起跑線的位置。
在發稿前夕,擎哥看到了一個讓人有些震驚的數據。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賣出49.95萬輛;而緊隨其後的正是大眾集團,全球賣出23.1萬輛,與2019年相比,銷量翻了兩倍。
僅僅憑着ID3和奧迪e-tron兩款產品,大眾就追上特斯拉,甚至在部分市場超越特斯拉,這是很多傳統合資品牌想都不敢想的事。
有句話説得好:“Model 3/Model Y 讓特斯拉成為了電動車市場的「豐田」,而一旦進入電動車時代,大眾依然還是那個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