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女性該不該收彩禮?”最近幾天,某綜藝節目提出的這道辯題成功“出圈”,再次引發了公眾對女性議題的討論。節目中,類似“獨立女性不是一件華麗的外套,是長在骨子裏的硬氣”“獨立女性不應該是孤立,而是自立”等金句備受好評,“戳中”了不少網友的心,因此得到了廣泛傳播。
在辯論賽場上,這個話題有着充分的言説空間,正反雙方的激辯也給節目帶來了精彩的碰撞感。然而,如果將其延伸為嚴肅的公共討論,我們卻理當警惕:其中預設的視角是否有以“偽標準”限制女性之嫌?事實上,收不收彩禮本屬個人選擇,受到地域觀念、傳統風俗等不同因素影響,與是不是獨立女性並無必然聯繫。將二者強行掛鈎,難免會讓部分女性遭受偏見與苛求。很多時候,在這種錯位的大前提下,公共討論都會“跑偏”,最終陷入性別對立的口水之爭。
這樣的問題範式,不免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隨着這幾年與性別平等有關的議題在社會上“井噴”,“全職太太算不算獨立女性”“女性買房就意味着獨立嗎”“獨立女性該不該讓孩子冠夫姓”等話題此起彼伏。它們將獨立女性的概念與各種人生選擇相綁定,彷彿獨立女性是個一成不變的人設,只要一次選擇不當,就會讓女性的獨立姿態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事實上,女性的人生選擇本應更加開闊,而不是窄化為特定的“標準答案”。對獨立女性“應該怎樣做”的標籤化想象,本身就是對女性自主選擇權的不尊重。
這種過於簡化、非此即彼的判斷,忽視了女性議題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也沒有看到阻礙女性進步的結構性問題和現實牽絆。與其在懸浮高蹈的偽命題上打轉,公共討論更應關注不同女性羣體的真實困境。
比如,對全職太太而言,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她們算不算獨立女性,而是她們是否有充分的選擇自由度,她們的付出又能否得到更多保障。當家務勞動仍是一種“以愛之名”的無償勞動時,難以實現經濟自主的全職太太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感?照顧孩子、打理家務並不是誰的“天職”,當這些事項註定要由家庭成員完成,男性是否可以承擔更多,讓女性有機會重新走入職場?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才是女性得以獨立選擇的前提。
“獨立女性不該收彩禮”這樣的設問,除了強行掛鈎、忽視女性自主選擇權,也片面放大了女性“獲得”的一面,遮蔽了她們在婚姻中的生育成本、母職壓力等持續付出。與抽象地要求女性獨立相比,如何通過落實男性育兒假措施緩解“喪偶式帶娃”等困境,利用制度保障規避職場中由生育造成的性別歧視,通過推動性別平等,解決由男女比例失衡引發的“天價彩禮”等問題,顯然更具現實意義。
每個人所處的境況不同,人生選擇也有不同的偏好,種種“獨立女性應該怎樣做”的偽標準,不僅經不起推敲,也是在給女性施加額外的枷鎖,窄化她們的路徑選擇。只有擺脱這種人生存在“標準答案”的思維套路,正視女性在真實生活中的困境,繼而創造對男女兩性都更加寬鬆、自由的選擇環境,才是尊重獨立女性、推動性別平等的應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