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之亂,禍根在誰?

伊拉克之亂,禍根在誰?

圖為8月29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救護車駛入“綠區”。 哈利勒·達伍德攝(新華社發)

近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綠區”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起因是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宣佈永久退出政壇並關閉其領導的“薩德爾運動”相關機構。此前,薩德爾一直呼籲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以打破長達數月的組閣僵局。薩德爾最新表態後,已持續一個月的抗議活動陡然升級。

衝突激化

據《紐約時報》報道,當地時間8月29日,伊拉克什葉派宗教領袖穆克塔達·薩德爾的大批支持者在巴格達“綠區”推倒路障,強闖包括共和國宮在內的政府大樓。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隨後,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宣佈,全國所有省份當晚7時開始實施宵禁。

報道指出,本次流血衝突的直接導火索是薩德爾在社交媒體平台發表聲明,正式宣佈“退休”,並表示自己已決定不再參與政治事務,而其領導的“薩德爾運動”相關機構也將被關閉。

據悉,自去年以來,伊拉克已深陷長達10個月的無政府僵局中。儘管薩德爾領導的“薩德爾運動”在去年10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但因一直未能如願組建多數派政府,“薩德爾運動”議員於今年6月宣佈集體辭職。作為薩德爾在什葉派陣營中最大對手的“協調框架”政黨聯盟隨即成為議會最大黨派。

為向政治對手施壓,薩德爾於7月31日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所有伊拉克人加入其支持者在議會發起的無限期靜坐“革命”。隨後,其支持者在伊拉克多個省份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新總理候選人穆罕默德·希亞·蘇達尼的提名。

禍根在美

半島電視台報道稱,此次薩德爾以“退休”為威脅,導致伊拉克本就僵持不下的政治局勢進一步激化,最終導致該國陷入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程度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危機之中。

分析普遍認為,從表面上看,伊拉克此次抗議風波和流血衝突是由黨派爭鬥引發,實際上,美國強加給伊拉克、與伊拉克實際國情不符的政治制度才是當前政治僵局和社會動盪的真正根源。

“伊拉克衝突不斷,危機難除,根源不僅在於伊拉克內部勢力的四分五裂,更在於美國對伊拉克的‘始亂終棄’。”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自去年10月議會選舉以來,伊拉克國內政治進程幾乎一直停擺,議會中各個派系之間的多輪談判均未就總統及政府內閣任命達成一致結果。而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是,自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武裝顛覆薩達姆政權以來,美國強制移植的“美式民主”進一步激化伊拉克國內什葉派、遜尼派阿拉伯人以及庫爾德人之間固有的教派紛爭和民族矛盾。

伊拉克智庫“政治與治理髮展學院”學者亞希爾·朱布里認為,美國並未像其聲稱的那樣給伊拉克帶來可靠的民主,相反,它帶來的政治制度未能應對各種問題。

“時至今日,伊拉克在政治上仍未實現美國所謂的‘轉型與重建’,在經濟上依舊高度依賴石油出口,基礎設施落後,失業率居高不下,人民流離失所。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美國留下爛攤子後撒手不管,任由伊拉克自生自滅。”丁隆説。

前景黯淡

對於伊拉克國內局勢走向,國際社會普遍充滿擔憂。

半島電視台報道稱,8月30日下午,薩德爾發表電視講話要求所有闖入“綠區”的支持者在1小時內立即撤出。之後,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宣佈解除全國宵禁,危機暫時得以度過。但報道認為,即便在最樂觀的人眼裏,就目前來看,伊拉克國內前景黯淡,政治不確定性極高。

《紐約時報》稱,儘管政治動盪和街頭抗議在伊拉克並不少見,但8月29日的事態發展或標誌着一個更加危險階段的開始。

俄羅斯《報紙報》引述俄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專家特魯夫採夫的分析認為,“在世界各地到處插手的美國政府,目前對於伊拉克局勢幾乎無能為力。”

“美國不作為、伊拉克什葉派內部分歧難消等多重因素作用,導致伊拉克政治局勢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好轉。”丁隆認為,目前唯一的出路是伊拉克衝突各方嘗試以談判方式,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但即便如此,各方經過妥協和讓步達成的短暫方案也難保長久。同時,伊朗等地區國家就伊拉克衝突展開斡旋的動力也不夠充足。這一切都為伊拉克政治局勢的前景蒙上陰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3 字。

轉載請註明: 伊拉克之亂,禍根在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