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專家學者研討“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

業界專家學者研討“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

科技傳播跨界沙龍線上舉行,研討“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 供圖

中新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頗受關注的東京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備受矚目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進入倒計時。在此背景下,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8月16日下午以“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為主題,以線上會議形式推出2021年度第一期科技傳播跨界沙龍,多位業界專家學者應邀圍繞“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議題展開研討交流。

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所長張士運認為,成功的奧運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持,通過新技術的使用,奧運得以展現舉辦地國家的文化底藴,參賽運動員得以通過科學的訓練來實現體能的提升。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奧運的建設,新技術的延伸與迭代都需要依靠奧運的發展來實現,奧運會為新技術提供了應用場景。科技與奧運之間的互動,共同促進了社會發展和進步。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張明新教授強調指出,科技作為一種通用符號在國際傳播中價值巨大,奧運賽事是展現中國科技形象的重要窗口,應當從三方面改善中國科技形象的傳播:一是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合作性,中國的科學研究成果服務於全人類,為全人類做貢獻;二是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先進性,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三是突顯中國科學研究的人民性,把握科學傳播規律,科學研究成果要服務民生,改善人民生活。

北京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嶺濤教授指出,體育賽事傳播具有“全現場”趨勢,“全現場”是體育賽事傳播的新趨勢、新理念,是以5G技術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主體維度、效能維度提升用户的觀看體驗,讓用户能夠全視角觀看、全空間收聽、全方位接觸、全流程參與、全感覺體驗奧運現場。他認為,“全現場”將徹底改變傳統體育賽事傳播忽視受眾的做法,適應受眾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的趨勢,使受眾成為體育賽事傳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受眾真正成為體育賽事傳播的主體。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周敏教授對比梳理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科技傳播與奧運的關係,對科技傳播助力北京冬季奧運會提出五點建議:重視頂層規劃,將奧運會科技傳播與國家戰略相結合;樹立人本理念,發揮社會科技工程的人文性;藉助科技奧運延長產業鏈條,打造消費熱點;創新科技傳播方式,展現良好中國形象;做好疫情下“雲上奧運”的技術支持,打造奧運科技的儀式觀傳播。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副主任陳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胡鈺教授出席本次沙龍研討活動。陳鋭總結髮言稱,北京將是奧運歷史上唯一既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又即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推進奧運與科技跨界融通和並行發展,需要通過賽事傳播將冬奧的時代感、科技感和中國科技形象展現出來,樹立更客觀、公正、全面的國家科技形象,在大國外交中打造中國科技外交主場。(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7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界專家學者研討“科技傳播與科技奧運”建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