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和火力總是被聯繫在一起,畢竟從19世紀末開始他們就是藍星軍工產能大佬,為了取得火力優勢,從來不在乎那點錢。而為了潑水爽,單兵攜彈量少不了,這篇的話狗子和大家聊聊二戰中美軍單兵得帶多少彈藥。不過這篇裏説的只是步兵班,排及以上下屬的一些兵種(比如機槍排、迫擊炮班之類的沒有算在裏頭)
當時陸軍和四等人步槍兵配發的都是M1923子彈帶,這貨總共有10個小袋子。每個袋子放一個8發的M1加蘭德彈夾,它配發的很早,加蘭德還沒問世的時候它就是美軍的標準攜具,當時它是塞兩個5發的M1903春田步槍的彈夾。
我的意思是,二戰剛開打那會,當陸軍用M1923裝加蘭德彈夾時,四等人還在用它塞春田彈夾。
如果光裝備一條彈帶的情況下,一名加蘭德陸軍的攜彈量是80 8,一名春田馬潤的攜彈量是100 5。
不過這只是標準,如果出去乾硬仗,他們還會多帶1-2條附加彈藥帶,就是斜跨在胸前的那種。
這種被稱之為disposable bandolier的彈藥帶有六個口袋,每個口袋同樣裝一個加蘭德彈夾或者兩個春田彈夾。換言之,陸軍/馬潤步槍手的作戰攜彈量最高能有80 96 8=184發,如果是春田步槍則高達225發。
二戰時美國陸軍班標配一把BAR,也就是勃朗寧自動步槍充當班用機槍使。而1944年的海軍陸戰隊步兵班則配了三把。機槍手的攜行具是M1937,六個袋子,每個袋子裏可以塞兩個20發彈匣。總計12x20 20=260發,但話説回來,機槍手本人可能會在其中一個袋子裏塞保養套件,所以實際上可能只有10個備用彈匣。
當然,這個攜彈量相比其他國家的機槍手而言算少的,但美國陸軍的步兵班是分組的。其中持BAR的哥們會和另外兩個好兄弟組成一個火力組(他們稱之為Automatic RIfle Team),這兩其中一個是副射手,一個是彈藥手,每個人都會幫機槍手扛12個彈匣。
衝鋒槍的話無論在陸軍、陸戰隊還是傘兵部隊,都不屬於步兵班的制式武器。一般會在連部裏頭備一些,然後按需下發。標準是五袋裝,有20發彈匣版的,也有30發的(後期用M3黃油槍的時候都是30發)
但搭配上還是靈活的,除了5袋裝的,也有3袋裝的,當然你也可以腰上掛個5袋,胸前再斜跨一個,這純粹看需求。
相比衝鋒槍,M1卡賓槍更為普遍。無論是陸軍還是陸戰隊,軍官和高級士官、技術兵種、彈藥手大多都是配卡賓,海軍陸戰隊的步兵班長也是卡賓。因為卡賓更多的是一種自衞型武器,因此彈容量不大,標準就是兩個包,每個包有兩個袋子,各塞一個15發彈匣。總攜彈2x2x15 15=75發。
不過這種小包很模塊化,要是任務有需求就在武裝帶上多掛幾個,甚至還可以在槍托上綁一個。
美國陸軍的標準步兵班總共12人,分成三個小組。其中班長 2偵察兵三人作為尖兵。標配是三把加蘭德,但很多時候班長會拿到衝鋒槍。由於主職是偵察,因此他們三攜彈量不會太大,一般就是標準攜彈,這組裏一般會有一個持槍榴彈。
火力組一杆BAR,兩杆加蘭德,由於兩副手都需要幫BAR扛彈藥。因此他們很多時候甚至連M1923標準步槍彈帶都不拿,只是斜跨一條附加彈帶。
步兵組是進攻的主要組成,由副班長和5個步兵組成,這批人的攜彈量往往是最高的,標準的M1923 附加彈帶,步兵組裏頭一般會有一個持槍榴彈的。
海軍陸戰隊的步兵班和現代的組織幾乎一樣,總共13人,除掉班長(持M1卡賓)之外分成三個火力組。每個火力組都有一挺BAR和三把加蘭德,其中一人作為副機槍手,只攜帶標準的M1923彈帶,揹包中會塞BAR的彈匣。另一人作為榴彈手,會額外攜帶包括M9破甲彈在內的各式槍榴彈,另一人則會額外攜帶更多的加蘭德彈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