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範文(初中) |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要領:具體

請以“我嚐到了的滋味”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題目補充完整再作文。

②自定立意,詩歌除外文體自選。

看到這樣的題目時,很多同學會在補題時會填入“成功”“失敗”“幸福”“甜蜜”等寬泛的關鍵詞,但是造成的結果就是在寫作時往往難以駕馭,出現內容跟主旨不符或是最後很難昇華的結果。

對於半命題作文來説,補題至關重要。俗話説:“題好一半文”,那麼對於半命題作文而言,如何補題會更能吸引讀者閲讀興趣同時自己又容易寫呢?

答案是具體。力避空泛,從小處着手,這樣可以有效地縮小寫作範圍,降低寫作難度,結尾也能自然而然的昇華主旨。

舉個例子,我們來對比一下幾個補題:“我嚐到了成功的滋味”、“我嚐到了幸福的滋味”、“我嚐到了桂花糕的滋味”哪個更能吸引讀者呢?肯定是後一個,因為成功、幸福這些抽象的名詞讓人難以感知,但是桂花糕這樣具體的東西就能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

我嚐到了榆錢青團的滋味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開學晚,我就一直待在老家,網課之餘總喜歡到處溜達感知春天萬物的萌動。(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這幾天連着下雨沒有出門,放晴之後我跟着奶奶去地裏,沒想到前些日子還顯得單調的田野,現在到處生機勃勃。一簇一簇的蒲公英黃花,盡情地沐浴着陽光,楊柳也搖擺着腰肢。最讓我吃驚的是田壟上那棵老榆樹,不知不覺間竟長出一串一串的榆錢,濃密繁茂,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青翠欲滴,順手擼下一串,揪幾片榆錢放進嘴裏嚼,一開始脆甜而後綿軟,有一種淡淡的清香,我突然想起在小時候吃過的榆錢青團。(環境描寫,渲染春天的美好,營造了安然閒適的氛圍,為下文寫跟奶奶做榆錢青團做鋪墊。)

“奶奶今天我們做榆錢青團吃吧。”我冷不丁説了一句,奶奶難以置信地看着我説:”這有啥好吃的,這是在餓死人的年代吃不上飯才吃的。”

“小時候您不是做過一次?我記得特別好吃,奶奶您就再做一次吧。”我央求奶奶。“好吧好吧,你這妮子大魚大肉吃膩了換個口味也好,往年你早早回城上學了想吃也吃不上”,奶奶笑着答應道。

奶奶放下手中的活,拿來小竹筐和耙子,用耙子把老榆樹的樹枝勾下來,我拉住後,一把一把地將榆錢擼在筐裏。回到家奶奶便開始忙活起來,我也興致勃勃地給奶奶打下手,祖孫倆一邊忙活一邊拉話。

只見奶奶仔細地將榆錢的小梗擇掉,再一片一片地耐心挑選。奶奶老了,動作不如以前迅速,但是為了她的寶貝孫女,她依然如此認真虔誠地做着這樣一件小事。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像“跟屁蟲”一樣,跟着奶奶忙前忙後,奶奶去菜園我就幫她提小籃子,奶奶去趕集我就扯着奶奶的衣襟湊熱鬧,就是去挖顆葱我也要跟着,但絕大多數日子就像今天這樣,奶奶一邊手底下忙着,一邊給我講各種各樣稀奇的故事,奶奶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上小學,那時我跟着父母去了城裏,從此只有寒暑假才能回來小住幾日,平時的生活都被各種補習班佔滿了,跟奶奶的電話都打得少了,但是每次回來,奶奶都會準備各種各樣我愛吃的東西。(回憶小時候跟奶奶度過的美好時光,推動情節發展)

要不是這次疫情,讓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我恐怕也沒機會跟奶奶度過這樣恬淡温馨的時光,再次品嚐榆錢青團的滋味。

擇好的榆錢反覆清洗後放在竹篾裏控幹水,拿麪粉攪拌在一起後,奶奶又揉搓成一個個芝麻團大小的圓球上鍋蒸。

奶奶説六零年鬧饑荒,地上的草根樹皮都被人們用來充飢,那時候人們最怕過冬,因為冰天雪地裏實在找不到吃的,很多人就是在飢寒交迫中再也看不到來年的春天了。只要能熬過冬天基本上就能熬過下一年,因為只要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們就有了新生長出來的東西吃。

其中榆錢青團就是最好的救命飯。楊柳和白楊的葉子苦澀難忍無法下嚥,榆錢樹的葉子沒有苦澀感反而嚼着有粘勁兒,在那個時候,幾乎是葉子剛發芽就被人們擼走填肚子了,榆錢更是人們爭搶的食物,普普通通的榆錢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命。

“你們現在可真幸福啊,生在了這樣好的時代,今年的病毒這麼厲害也沒聽説哪裏有人餓肚子,在家能都能聽老師講課學知識。”奶奶不無感慨地説到。(奶奶邊做青團邊講故事,跟上文的奶奶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津津有味相呼應)

奶奶的故事講完了,升騰的白霧中有了股股清幽的香味。青團可以出鍋了!我夾起一個奶奶盛上來的榆錢青團,蘸上用醋、香油、小米椒還有蒜汁和醬油精心調製的蘸料,嚐了一口,口味真神奇,青團綿軟有點粘牙,帶着大自然的清香,蘸料微辣,透着酸爽,可不比山珍海味差。

小小的榆錢青團看起來普普通通,卻可以在饑荒年代果腹救命,豐衣足食時作零嘴小吃。其樸素無華一如奶奶給我的愛,平平淡淡卻深刻雋永,這青團的滋味不就是奶奶愛的滋味嗎?(收束全文,青團的滋味是奶奶愛的滋味,昇華文章主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8 字。

轉載請註明: 56範文(初中) | 半命題作文的補題要領:具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