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法官:在“基層末梢”彰顯司法温度

  (中共二十大·聲音)新時代法官:在“基層末梢”彰顯司法温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題:新時代法官:在“基層末梢”彰顯司法温度

  中新網記者

  “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更是中國共產黨追求的崇高價值。”二十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泗瀝法庭庭長周淑琴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多次提到“公平正義”。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多位在司法系統工作的二十大代表認為,作為與民眾聯繫最緊密的司法審判機構,基層法院處理案件最多、司法實踐最豐富,更容易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前沿。

  周淑琴在基層法院工作已18年,每天接觸的大都是家長裏短的小官司,這麼多年,她最大的感觸是,辦案不能簡單以結案為終點,而是要以交心為起點,聽聽當事人的喜怒哀樂,找出“心結”,排憂解難。

  “民眾通過打官司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效化解矛盾糾紛,那麼民眾就會相信司法,司法就會有公信、有温度。”周淑琴説。

  為了在基層一線彰顯司法的温度,今年9月,在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首次在鄉村設立“喬法官工作室基層服務點”,這裏的“喬法官”就是二十大代表、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長喬蓓華。

  作為一名有着近30年法官生涯、處理過5000餘件民事糾紛的法官,喬蓓華深知,生活並不是簡單的黑與白、對與錯。“法院承擔着糾紛化解的重要職責,參與訴源治理是應有之義,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

  為了融入社會基層治理,上海二中院的“喬法官工作室”成立以來,以進“園區”、進“校區”,進“社區”等方式,將矛盾源頭預防、糾紛化解工作前移。

  “民眾的需求延伸到哪裏,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裏。”喬蓓華説。

  讓司法有温度,不僅要善於因勢利導,還得善於因地制宜。

  對於二十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長陳美榮來説,民族習慣是她在處理糾紛時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

  “民族習慣有其存在和繼續被使用的合理性與必然性,但是有的習慣與現代法治精神不符,有的習慣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等。”

  陳美榮説,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當地的民族習慣,需要注意讓民族習慣和國家法律在司法實踐中實現有效結合。

  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在一線多元化解社會矛盾,也是以法治力量推動社會基層治理。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陳美榮説,身處基層一線,要通過創新司法為民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羣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將法律服務延伸到“基層末梢”。(完)(參與記者:闞楓、楊程晨、夏賓、羅海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1 字。

轉載請註明: 新時代法官:在“基層末梢”彰顯司法温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