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普京發表年度國情諮文。 | 資料圖片
4月15日,美國剛剛宣佈對俄羅斯施加新一輪制裁並驅逐10名外交人員後,波蘭外交部當日隨即驅逐了3名俄羅斯外交人員,給出的解釋是“三人從事與其外交官身份不符及危害波蘭的活動。”無獨有偶,捷克當局緊隨美波之後,於4月17日驅逐了18名俄羅斯外交官,指控他們在2014年捷克軍火庫致命爆炸事件中扮演特務角色。
以上事件很快引發了俄羅斯方面同等規模的回應,4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宣佈驅逐5名波蘭外交官。18日俄外交部宣佈,俄方已要求20名捷克外交官在19日結束前離開該國,並將捷克的跟風行為描述為“史無前例”和“荒謬”。
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發表年度國情諮文時表示,西方對俄羅斯的敵視行為一直沒有停止,俄羅斯對敵對行為的回應會是迅速、對等和強硬的。
當日,俄羅斯外交部召見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副館長,向其遞交外交照會,宣佈美駐俄使館10名外交人員為不受歡迎人士,要求其在5月21日24點前離境。
此次外交爭端再度加劇了俄羅斯與美波等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爭端發生背景
此次外交爭鬥發端於4月15日美國宣佈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白宮15日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的行政令展示了美國行政當局應對和震懾俄羅斯政府所開展的“對美國全面且有害活動”的決心。
按照美國官方説法,本次制裁旨在懲罰俄羅斯干預去年的美國大選、網絡黑客、霸凌烏克蘭以及俄羅斯在阿富汗暗中支持並懸賞恐怖分子攻擊美國士兵等“惡意”行徑。另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還宣佈,這也是對俄羅斯企圖投毒和監禁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的回應,由此正式拉開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外交爭端的序幕。
事實上,這一伏筆早在拜登上任之前就已經初現端倪,去年3月,拜登在美國權威雜誌《外交事務》上發表了“為何美國必須再次領導世界”一文,文中明確表示要讓俄羅斯為違反國際規範行為付出代價。
緊隨美國其後的是波蘭,宣佈了對俄羅斯外交人員的驅逐令,導致這一外交爭端持續惡化。
多重因素引發此次外交危機
首先,此次外交危機的深層原因是烏克蘭危機引發的波俄和美俄關係對峙的延續。
4月12日布林肯在布魯塞爾會見了烏克蘭外交部長庫萊巴。布林肯指出,美國“對俄羅斯違反停火協議,並在烏克蘭邊界地帶增加軍力,加劇與烏克蘭緊張關係表示關切”。庫萊巴在與布林肯會見之後表示:“我們必須阻止莫斯科進一步升級行動。”以上可見,烏克蘭危機的餘波並未終結,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與矛盾依然是觸一發而動全身。
第二,對俄羅斯涉嫌干預美國大選和操縱黑客攻擊等事件的報復和警告,是此次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起到助燃劑作用的事件還包括,西方支持下的的俄羅斯斯反對派政治人物納瓦利內突發中毒併入獄。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將納瓦利內中毒事件認定為俄羅斯的“謀殺未遂”行為。這也給美國提供了對俄羅斯展開人權攻勢的藉口。
第三,波蘭在其中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波蘭外交部聲稱波蘭驅逐俄羅斯駐波外交人員是在與美國進行過電話溝通和協調之後做出的決定。波蘭外交部副部長對此也作出了強烈表態,直言“波美聯手製裁行動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這表明波蘭不會迴避俄羅斯的侵略,並且波蘭還將採取其他制裁措施。”
從波蘭的官方表態可以看出,波蘭急於充當美國製裁俄羅斯的急先鋒的原因在於,除了可以通過獻媚美國,爭取得到拜登政府的戰略重視之外,也有其自身的安全利益考量。烏克蘭是橫在波俄之間的安全屏障,烏克蘭局勢的波動無時無刻不牽動着波蘭的敏感神經。
美俄與波俄關係將持續惡化
此次外交危機導致波俄關係持續惡化,雙方的不信任程度加劇。波蘭“馬前卒”式的對美諂媚行為引發了俄羅斯極度的憎惡。
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交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評估説:“華沙的舉動就像美國的真正封臣。”並且這加深了俄羅斯對波蘭的憎惡,進一步拉大俄波關係的距離。
至於波俄雙方針對彼此的制裁是否繼續加碼,很大程度取決於美俄關係的發展趨勢,目前來看波蘭暫未採取更嚴厲的舉措來回應俄羅斯。
美俄關係也將雪上加霜。烏克蘭危機以來,美國持續加強了在中東歐盟國的軍事存在,不斷升級對俄羅斯的延伸威懾能力。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將1000名美軍從德國轉移到波蘭,一度導致中東歐地區局勢驟緊。
烏克蘭危機不僅是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的轉折點,亦是彼此的底線,這場危機決定了在此後較長時期裏,美國政府對俄政策的主基調都將以制裁為主。
回到當前來看,由於美國國內的重重危機,跨大西洋聯盟關係亟待修復,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拜登政府發起的新一輪對俄製裁的主要目標是“報復和教訓”俄羅斯為主,經濟制裁和外交制裁依然是主要制俄手段,基本不會在軍事領域展開軍備競賽或升級軍事對峙。正如美國所宣稱的,美國警告俄羅斯,可能會加大懲罰力度,但並不希望升級。
作者:王弘毅(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