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舉行系列活動紀念錢學森誕辰110週年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錢學森誕辰110週年,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拓展黨史學習教育,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弘揚航天精神,傳承和踐行科學家精神,引導師生涵養愛黨愛國情懷,強化立德樹人使命,淬鍊科技報國擔當。值此錢學森誕辰110週年,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組織系列活動,緬懷錢學森為黨、國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進一步弘揚與傳承以錢學森為代表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科學家精神。
在錢學森誕辰110週年之際,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年初就積極籌備策劃了“紀念錢學森誕辰110週年系列活動”。學院歷時半年,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西電宣傳部、研究生工作部等校內外單位的支持下,在錢永剛教授、戚建鴻顧問的關心指導下,設計建成錢學森精神教育實踐基地。
基地以“矢志報國、問鼎蒼穹—致敬中國航天之父”為主題,主體展覽由“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科學精神傳承者”“教育思想探索者”三個部分組成。基地現已成為西電師生傳承錢學森精神、踐行錢學森科學思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自基地揭牌以來,已接待校內外師生1000餘人次,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陝西省省長趙一德等領導都曾到基地視察和指導工作。
12月9日下午,空間學院在基地舉行紀念錢老誕辰110週年青年教師座談會,座談會前,學院近20名青年教師飽含敬意,向錢老鵰像獻花、鞠躬緬懷。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與會青年教師共同學習了錢學森的偉大事蹟和科學精神。與會教師一致認為,作為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以熾熱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將個人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強國之情融入黨和國家交給他的偉大事業之中,將自己的科學報國夢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之中,堪稱愛國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是當之無愧的“人民科學家”。
青年教師圍繞錢學森科學精神體悟、自身成長和發展開展交流學習,與會青年教師一致表示,學習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就是要將這種精神內化為前行和奮鬥的信仰和力量,做學生為人、為事、為人的示範,立志做新時代的“大先生”。作為新時代青年教師,要像錢學森那樣,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用一以貫之的崇高信仰,用一脈相承的堅定信念,潛心教書育人、矢志科技創新,把人生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學院高度重視青年教師人才培養,以師德師風專題教育、國際自然基金申報交流、青年教師拜師結對等方式,從師德、科研、教學等方面全方位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2021年,學院青年黨員先鋒參與“羲和”號太陽探測工程,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讓中國航天首次實現無線能源傳輸。賀順等8名青年教師獲批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青年教師白博文入選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徐晗主持等離子體電磁調控技術轉化落地項目並獲批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資助,王瑩麟獲批陝西省青年人才託舉計劃。
12月9日上午,空間學院預備黨員、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學生30餘人,前往基地開展“致敬錢老 精神傳承”教育實踐活動,學生們在錢老鵰像前排隊有序獻花,肅立鞠躬,緬懷人民科學家。在基地中跟隨講解員認真進行參觀學習,傾聽錢老故事、感悟錢老精神。在鮮紅的黨旗前,全體學生黨員在領誓人的帶領下,舉起右手,鏗鏘宣誓。學生一致認為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作為新時代的西電學子,要以錢老的精神為指引,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接續奮鬥中貢獻青春和智慧。
空間學院以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以全國高校第五個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為依託,以空間科學發展對創新人才的新需求為導向,建成家國情懷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航天思政育人機制、形成科學知識與人文素養多元融通的拔尖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創新思維和工程能力貫通應用的實踐能力提升模式,構建服務航天強國戰略的空間信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家國情懷濃、數理基礎牢、工程能力強”的空間信息拔尖創新人才。
2021屆錢學森實驗班26人實現全班讀研深造,26人中25人保送至國內高水平大學攻讀研究生,1人經過選拔將赴德國漢諾威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全班學生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數學建模競賽及挑戰杯競賽等各類科技競賽中斬獲省級及以上獎項40餘項。2021高校活力團支部遴選及展示活動中,學院2017級錢學森班團支部從1600所高校推薦的代表性團支部中脱穎而出,獲評2020-2021學年高校活力團支部。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賢已去,精神永存。“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的艱難險阻和航天功勳,“錢學森之問”“大成智慧學”的育人深思和前瞻解答,都激勵着我們不忘理想信念,不忘科學精神,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偉大時代,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