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尊嚴、爭了面子”王金平就不來了?輸家是國民黨,受傷的是兩岸關係
前副主席王金平不來了,中國國民黨宣佈不以政黨形式參加本屆海峽論壇。對此,在本月16日的國台辦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馬曉光特地引述台灣媒體的評論認為,出現這樣的結果,關鍵原因是台灣內部詭譎的政治形勢和惡劣的政治生態。
對於此次海峽論壇,民進黨當局早已劃出“紅線”,包括不可在島內舉辦相關活動,奉勸民眾與團體勿輕易參加,甚至還向去大陸參會人士亮出刀劍,警告當局將引用所謂的“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希望將論壇對島內影響降到最低。
從長維度看,自2016年民進黨上台以來,就對兩岸民間交流頻頻設限,並操弄民意對兩岸交流“攻擊”“抹紅”。惡劣的政治形勢讓正常不過的民間往來成為高危行為,其他政治團體對兩岸交流不得不小心翼翼,擔心一步不慎被當局抓了把柄。
因此,用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話説,這一事情發生後,島內有人挑撥離間,有人借題發揮,有人幸災樂禍,有人推波助瀾,將言論無限放大,上綱上線。最終,迫於島內壓力,國民黨和王金平最終選擇缺席本次論壇。
王金平不來了,輸家是他和他所在的國民黨。王金平一直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所建樹,用他的話説“走該走的路、做該做的事”;國民黨之前將此次登“陸”定為2005年連戰大陸行後的第二次“破冰之旅”,繼續維繫國共交流通道。如今,因為一件小事,原本的雄心壯志竟然就這麼輕易地被拋之腦後。
長期以來,國民黨在島內起到“台獨”剎車皮的作用。然而這些年來,國民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方面,力度與作為都在下降,甚至跟在民進黨當局後面“拿香跟拜”。此次國民黨為了所謂“維護尊嚴”,或者説忌憚綠營反應,對一個用詞耿耿於懷甚至過度解讀,放棄本已不多的兩岸對話交流機會,這看似在島內給本黨“長了臉”“爭了面子”,但失去的恐怕不只是面子,更可能是裏子。新任黨主席江啓臣之前宣稱要 “找回黨的驕傲”,但這番操作恐非正道。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馬曉光再次強調國共兩黨開展交流對話的政治基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他強調,“只要這個基礎在”,願意進一步加強溝通、求同存異、增信釋疑、聚同化異,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
王金平不來了,受傷害的,恐怕是原已高度緊張的兩岸關係。就在此事發酵之時,繼美國衞生部長阿扎之後,美國國務院三號人物、副國務卿克拉奇17日起訪台。之前,馬英九的智囊蘇起在一次學術論壇中,發出台海危險性“歷來僅見(極少見)”的示警。
在這種情況下,王金平之行即便不能説推動兩岸關係朝積極方向發展,但至少能為緩和當前緊張局勢提供一次機遇。王金平雖已在島內無黨職、無公職,但憑藉其在島內政壇的江湖地位,憑藉其長袖善舞通吃藍綠的政治手腕,相信他此行及回台後,能為兩岸關係作出貢獻。此番未能成行,很是可惜。
不過,兩岸交流的大門並沒有就此關閉。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只要大家都能從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着想,交流合作不會受到根本性的阻斷。“海峽論壇是民間性的論壇,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參與,交流合作的勢頭就會持續下去。”
有分析指出,當前兩岸關係處於歷史低位,對島內希望台海和平穩定的有識之士來説,更需要保持堅定信念、開展務實交流合作,不情緒化決策、不靠意氣用事、不騎牆隨風倒,不因小惠失大義,不以小利傷大局,以求“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説白了,對於島內政治團體而言,“求和”言論只是一時風波,但能“追求和平”則將是一世之功。孰輕孰重,誰都明白,自有公論。
欄目主編:洪俊傑 文字編輯:洪俊傑
來源:作者: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