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戰結束後,就有不少大國支援小國的例子。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雖然當時國內貧困,還是幫助了不少第三世界的國家。其中不少國家受到幫助後知恩圖報,與我國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如巴基斯坦就被中國人稱為“巴鐵”。至今倘若有中國人在巴基斯坦遇到困難,也都會得到巴基斯坦人民的熱情幫助。
不過也有一些國家忘恩負義,在接受援助的時候是淚眼汪汪,感激涕零,援助一旦結束,或稍微減少,便立刻惡言相向。
歐洲少有的紅色國家,卻被老大哥拋棄
阿爾巴尼亞曾是歐洲少有的紅色陣營國家,因此二戰之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沒少援助阿爾巴尼亞。
當時,作為超級大國,蘇聯希望自己的軍隊能夠通過進入巴爾幹半島,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國際威望。阿爾巴尼亞因此成為蘇聯進入半島的最佳跳板。
因此蘇聯當時給予阿爾巴尼亞很多援助。如在經濟上給阿爾巴尼亞提供了豐富的現金以供其發展;在工業上,蘇聯派出許多專家和技術工人,幫其建造各種基礎設施的工廠。蘇聯的這種援助從1946年開始,一直持續了15年。15年裏,阿爾巴尼亞都展現出一種富足的生活姿態,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生活非常滋潤。
然而,阿爾巴尼亞從未思考過蘇聯此番行動的目的。於是在1961年蘇聯表示出希望進一步加強對阿爾巴尼亞的控制時,遭到了阿爾巴尼亞方的嚴詞拒絕。雙方因此反目成仇。
由於我國恰好當時同樣處在反美、反蘇的狀態,阿爾巴尼亞主動向我國示好。面對艱難的國際形勢,我國決定對阿爾巴尼亞提供援助。
扶貧扶出個白眼狼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間,中國每年都向阿爾巴尼亞提供各方面、各行業的援助,不僅派出大批專家和工人為阿建設政府大樓、公路、鐵路、市政等公共設施,並且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甚至大量發放低利率貸款。
有媒體統計,在1954年至1978年之間,中國共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援款75筆,總金額高達人民幣100多億元。
為了表達對中國援助的感謝,阿爾巴尼亞人民還創作了一首歌頌兩國友誼的歌曲《地拉那北京》。
雖然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工業援助,但是阿爾巴尼亞的國內經濟一直停滯不前。這是因為無論是阿爾巴尼亞政府還是其人民都沒有進取心。面對來自中國的援助,阿爾巴尼亞政府不僅沒有好好利用,反而大肆揮霍。如用我國生產的特種鋼做馬路邊的電線杆,或是用鋼筋修建紀念碑。對於中國援助的軍事武器,如戰鬥機、坦克等,也都不做任何維護。
1978年,我國對於阿爾巴尼亞政府的這種肆意揮霍的行為實在忍無可忍,徹底終止了對其的援助。然而阿爾巴尼亞迅速翻臉不認人,其領導人霍查在同年的講話中,更是公然把中國稱為敵人。如此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中國終於認清了,從此之後,阿爾巴尼亞就消失在中國人的視野中。
無法點亮的“歐洲之光”
其實,阿爾巴尼亞之所以如此懶散,除了其本身毫無進取之心,實在是因為蘇聯、中國這些大國對其太過放縱。
正是因為有這些大國的存在,阿爾巴尼亞根本不用擔心未來經濟的發展,也不用對未來進行規劃。
至於從1978年至今的四十年裏,阿爾巴尼亞的國內局勢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其公民貪圖安逸,沒有野心。其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更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均收入在富裕的歐洲國家中處於最低水平。為此,世界經常嘲笑阿爾巴尼亞是“無法點亮的歐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