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農村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説的是啥道理?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綜合

自古以來我國都是以農耕為主的國家,農民種莊稼要靠天吃飯,所以收成好不好,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農業生產和雨水、土壤有關,老百姓每天都關注天氣問題,無論是晴天還是下雨,都要做好準備,應着節氣做好農田事物。

民間俗語“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就告訴我們節氣的變化對春耕的影響。老百姓種田都應着節氣而來,一旦氣候變化無常,影響到了耕種節氣,可能會導致秋收減產,也會影響到老百姓一年的生活。

俗語是老百姓長時間接觸某一類事物,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一類的俗語簡單易懂,傳播比較廣泛、受益者眾多,老百姓就會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逐漸將這些俗語傳下來,為的就是子孫後代遇到類似的事情,能夠引以為鑑。

一、芒種端午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芒種在五月初五之前,這就預示着季節變化異常,可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有旱澇之災。

這樣對早稻的收割,和玉米的農作物的種植都有影響,所以老百姓平時應該注意關注天氣狀況,如果出現了大暴雨,或者突然間天氣變涼的現象,應該做好準備。

二十四節氣中春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大多數北方老百姓在穀雨左右都準備種田,天氣逐漸轉暖了之後萬物復甦,比較適合農作物生長,而且順應季節變化,選擇合適的種田時間,能夠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夏季的節氣有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小滿過後就是芒種這節氣,芒種時期很多地方要收割小麥,而在小麥收割季節,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天氣變化。這段時間雨水量過多會導致小麥發黴變質,影響到一整年的收成。

芒種就是每年的六月五日到七日之間,芒種又叫做“忙種”,意思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這個季節是有芒之穀類的農作物收割的季節,在南方這一段時間要種植晚稻。

芒種這幾天如果氣温逐漸升高,有利於小麥的晾曬。過了這幾天之後雨水量比較充沛,比較適合種植晚稻等農作物,在節氣上又稱作為芒種。但是芒種不下雨或者雨量太多,都會對農作物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導致晚稻的成活率降低,而且產量也會降低。

“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的意思是,若芒種在端午之前,就證明雨季來得比較早。如果小麥還沒有完全成熟或者沒有收割好,雨季很快就到來,嚴重影響到小麥的搶收。降雨還會導致大面積的小麥倒伏,甚至會出現發黴和發芽的現象,就出現了“處處有荒田”的景象。

芒種之後馬上要進入雨季,所以應該在雨季之前,將小麥收割好,避免雨季影響到農作物的搶收。芒種的時間如果在端午之前,那麼莊稼的收成往往不會太好。雨季提前來也會影響到晚稻的種植和產量。

二、處處有荒田

“處處有荒田”就是農作物產量低,土地荒蕪一片的意思。意思芒種在端午節之前到來,對於農作物生產來説,不是一個好兆頭,今年的芒種在六月五日,而端午節則是在六月二十五日左右,芒種在端午節之前,而且這個中間相差了二十天。今年符合此情況,對農作物的生長多少有一些影響。

今年春季就出現了一次倒春寒的現象,部分地區還出現了降雪和冰雹的天氣,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長,所以小麥的收成,比往年要有所下降。再加上雨季提前來到,使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倍受煎熬。

三、避免“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古代老百姓靠天吃飯,當時的生產力並不發達,遇到了自然災害束手無力,所以就有了“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的現象,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避免災害。如果在科學預計的下,出現了“芒種端午前”這樣的節氣,就可以通過提前育種,來解決這一問題。

“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是古代勞動人們經驗的總結。所以老百姓在收割和種植的時候,都要根據節氣來選擇種植時間。“芒種端午前”證明雨季要提前來到,所以要提前收割小麥,做好水稻的育種。才能避免雨水增多導致手忙腳亂,甚至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