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和有機肥配合施用已經是當下種植業的理論支撐點和實踐基礎了,這也正是糧食安全與人民物質需要所提出來的。
化肥論和有機肥論,偏向於任何一點,否定其中任一點都是不符合現代農業的。
現在的農民朋友從心底感謝化肥給予的恩賜,使得糧食產量大幅度地提升了,更使得農民的生活上了一止一層樓,能吃得上白麪大米了,不用因為沒素油炸個糕都得等到過時過節了。
農民家庭現在不缺米麪油,生活富貴是看得見的
在上世紀80年代前,農業學大寨,農民一年365天不停工,不是修水利,就是擔糞造田,土壤發塇得很,但就是產量不太高,玉米幾百斤,小麥一二百斤。爺爺跟我説,縣裏發了些碳銨,不知道啥時候用,玉米棒子都結下了,把碳銨往裏一撒,結果長得就是好,棒子掰掉半個月了,玉米稈子還是綠哇哇的。
今天寫這篇文章,是想回味一下有機肥年代與現代化肥年代,把有機肥農家肥梳理一下,看當下我們是不是需要有機與無機結合着用才是最好的,是最適應當前農業態勢的。
(本文比較長一些,閲讀也恐怕比較費勁,農民朋友請直接拉下去看第七節,直接給您營養)
甘肅農民為土壤施農家肥
腐殖質説在當初來看是相對比較靠譜的一種説法,德國學者泰伊爾認為,植物所需要的碳元素並不是來自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是來自土壤中的腐殖質,也就是從農家肥裏腐熟出來的物質,來供應作物的營養生長。明眼人現在立即就可以反駁這是錯誤的,至少是有漏洞的,但在當初有這樣的思想和學説已經是植物營養界的進步了。
這個説法,現代農民直接就可以做批判了。
農家肥料發酵
我國從5000年前就有有機肥製造方法了,之後《淮南子 主術訓》、《荀子 富國篇》、《齊民要術》等文獻中常有糞肥使用方法介紹。到唐朝以後更有《太平廣記》《梁夢錄》《農書》等記載農家肥料材質、漚制方法、施肥方式及送糞隊伍。
明清以後,有專著介紹農家肥料種類,現代農家肥料幾乎沿用了明清朝代的類別,也幾乎沒有什麼新的改變。
説實話,農民對於農家肥料還是記憶猶新的,至於不同類型的農家肥料適合於哪些作物都有明確的文字説明。在農民的意識裏,沒有了農家肥料的補充,作物就無法生長成粒成果。這樣看,是不正是符合了19世紀腐殖質學説,也可以説在當時那種環境與科學下,也只能領會到這一層吧。
也正是19世紀,維勒、鄉紳勞斯、李比希等改變了植物營養學説,開啓了化肥時代。
晉北穀子生長。穀子所需的礦質營養都是從土壤中來,而土壤中的養分一部分是通過施化肥得到的。
三、化肥與礦物質營養學説、養分歸還學説礦物質營養學説和養分歸還學説是近代及當代重要的植物營養學説,還沒有任何新的理論反駁掉這兩個植物生長理論。用另一種思維來看,也許以後會有更新的理論,但李比希的這兩個理論應該是將來植物營養學説的理論基礎吧。
簡單講,李比希講的礦物質營養學説是指土壤中礦物質是一切綠色植物的唯一養料,有機質只有當其釋放出礦物質時才起作用。當然這是在除去植物能夠自己吸收的營養以外的養分,比如植物從空氣中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當時已經有了明確的肯定概念。
礦物質營養學説:一方面否定了之前的腐殖質説和生活力説,同時奠定了礦物質對植物的營養唯一性。
養分歸還學説則是指只有將植物吸收的礦物質歸還給土壤,才能保住土壤的肥力。這明確地講明瞭土壤的肥力並不是永續不斷的,而是要不斷地歸還進來,才能使作物再次生長。而能夠使礦物質快速歸還給土壤的辦法就是施用化肥。
磷礦石開採,作為磷肥的原料
對,當時已經有了化肥,只不過還處在試驗階段。
李比希提出上述礦物質營養學説和養分歸還學説是1840年《化學在農業及生理學上的應用》一書,而早在1828年就有人先試驗成功了人工合成尿素,一種新型氮肥,1838年試驗成功了磷肥。
而李比希自己則在1850年試驗成功了鉀肥,同時有科學家試驗成功了可大規模生產的氮肥,尿素則在19世紀後期才得到應用。
這樣,作物生長所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全部可以生產製造了,這對開啓作物高產起到了重要作用。
晉北玉米生長,現在一般採用有機肥+複合肥料做底肥
四、為什麼要扒有機肥的底褲我們只有在明確了並且相信了李比希的礦物質營養常説,才能認真地聊有機肥。
也就是説,我們必須明白礦物質才是農作物唯一的養料,而且有機質只是在礦物質被釋放後才會起作用,而並是人們所理解的有機質可以替代礦物質。
近40年來,我們無比堅信地按照李比希的礦物質營養學説,進行了大量的化肥施入,無比堅信,沒有礦物質補充就不會有作物的繼續生長。從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當礦物質充足的時候,我們的作物產量會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有了個嚴重的誤解,認為只要給農作物足夠多的礦物質養分,就會得到無窮多的糧食。這是一個讓當代農民走入歧途的非常怕人的想法和做法。
而且現在提出的有機化運作,又讓一些人走入了一個腐殖質學説的老路,已經被實踐和理論所證明了不對的理論學説當中。打個比方説,有人種糧食或者蔬菜水果,只上有機肥料,不上化肥,要長出高質量的農產品來,這不僅是在打臉李比希,而是在打臉養分歸還學説。
這裏面不乏一些農學博士、研究生,不僅從理論上來證明腐殖質學説是對的,還要從實踐中來證明腐殖質學説是對的。這真值得人們思考 ,為什麼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恰好正是那些高學歷的“專家”呢?這讓普通農民都會笑場的。
就在今年,還有農學博士因疫情回不到學校,而包了200畝地種有機田,有意思嗎?不用化肥能證明了什麼?只能證明對李比希的鄙視。
有地方做有機種植,不用化肥只用有機肥料,失敗者眾,原因是盲目信奉機肥料
五、繼續扒有機肥的底褲,李比希的最小養分定律前面我們講了李比希的兩個學説,植物礦物質營養學説和養分歸還學説。
其實還有個非常厲害的一定律,最小養分定律,也是李比希提出的。這個定律已經被農業實踐所證明是正確的,也就是我們通常用木桶打的那個比方,我們也稱之為木桶定律。
最小養分定律講:植物產量的高低決定於最小的養分因子。
也就是説植物生長受制於含量最少的養分,含量最少的養分決定着其它養分的被吸收效果,也就決定着作物產量的高低。所以對最小養分的補充決定着礦物質整體的被吸收程度。
我國從2004年開始就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就是發現了農民對於化肥的大量施用,施用了卻發現並沒有被作物全部吸收,沉積在了土壤當中,使得礦物質大量包圍土壤,形成土壤板結、酸化、重金屬超標現象。
取土化驗,切實搞清楚土壤中養分情況,作為施肥依據
老百姓當然不懂,這是因為為了高產,大量使用化肥,已經嚴重形成了“施多少肥就可以產多少糧”的錯誤思想。而且嚴重違背了最小養分定律,大量施用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而忽視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造成了大量礦物質無法被吸收的現實。
我特別在意國家提出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認為其根基就是要讓農民明白在植物營養學説的基礎上,養分歸還,農民明白了,還得明白最小養分定律也是必須遵守的。
但一些農學博士們,卻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在當下,有機化才是正道。對,有機化沒錯,只要能補充到足夠的礦物質,有機化就是為了提高品質,而有機肥料、農家肥料中又有多少礦物質成分呢?可以説是少得可憐,要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啊。
這些違反礦物質營養學説的博士們,是否要搞搞清楚,他們有機化成功的背後是什麼?是長年積累到土壤中的無機元素在支持着他們,而他們也能看得到,在沒有一定的中微量元素支撐下,有機作物又能長到多麼好呢?
所以從某一方面來講,一些農學博士正是反李比希學説定律而行之,用“睜眼説瞎話”來比喻一點不過分。
有機種植,提高了品質,但是產量低,與不施化肥有關,有機種植的要求其實很高,達標不容易。
六、再扒有機肥底褲,一些農民為啥説只用有機肥好就在今天,還有人跟我講:事實證明,不上化肥同樣也會種得好,品質還更高。前提是用最好的有機肥,量要足。他在葡萄番茄草莓上試驗都成功了。
這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也是我的一個粉絲説的,我不計較,因為他種植成功的基礎在於土壤中的礦物質還足夠多,所以認為今年只用了有機肥料好,功勞都處在有機肥料上了。
而事實上,如果這樣再種植一兩年試試,當土壤中的礦物質缺乏的時候,(土壤中的礦物質是無法自然生成補充的)那要看上多少有機肥料才能夠補充到葡萄番茄草莓的營養需求,有機質足夠多?可能嗎?
同樣有的農民跟我説,有哪一年突然不使用肥料了,玉米照樣長得不錯,或者農民買了肥料回來跟我説,用了你的肥料這長勢也就那麼個樣,沒啥大區別,我只能一笑了之,因為我不能跟他們講養分歸還學説,更不能講最小養分定律。但反過來講,農民不懂這些學説呀、定律呀,難道農學博士、種植專業人士也不懂?不可能吧。
農民整地後施肥播種鋪膜
七、結尾:給農民朋友聊幾句家常話,關於化肥的前頭我就説,是農民的請直接看這一節。因為農民朋友重實際,不愛看那些大道理。
1、有機肥得用,因為有機肥是幫助釋放大、中、微量元素的,也就是為幫助釋放肥料營養的,是為作物吸收營養做嫁衣的。
2、你對土壤好,土壤會同樣會返還你好處,讓你糧食穩產增產。
3、一定要用對肥,把大、中、微量元素搭配好。
4、光用農家肥有機肥,可以,一年兩年行,長期看,還要配合化肥來搞種植,透支了營養是需要還的,到時恐怕還也還不起呀。
5、一定要了解自己種植作物的營養週期、需肥規律,有機無機搭配起來,不做後悔事了。
關於這5點,我不準備展開説了,這是我對作物營養的一個看法,也是作為一名農資從業者總結出來的,不能説哪句都是經典,至少沒有一句是空話。好話講給明白人,大家聽了,就算我今天沒白敲這些字。如果感覺哪裏不明白,直接底下給我留言,或者想找到理論根據,直接爬上去看一下,再回來留下你的感受,好嗎?
農民施肥播種,掌握作物需肥規律合理施肥,有利於作物穩產高產
那幾年土壤發塇,有機質不算少,大家明白為啥糧食就是不增產了吧?得到這個知識點,您真的沒白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