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 (記者 王春蕊)面對全球疫情下的經濟危機與復甦挑戰,中國政府啓動“新基建”計劃,以期穩住就業、外資、外貿,確保市場主體安全,中國和世界經濟度過險境。在此背景下,各大城市紛紛抓住“新基建”機遇,大力發展新園區、新城市。
為此,中房智庫城市研究院、雅頌城市戰略機構、小院科技與產業中國聯盟7月9日舉辦了“城市園區新生態:城市夢想家雲端沙龍”,深入探討“新基建”背景下,城市與園區如何構建健康、綠色、智慧、人文的生態圈。
沙龍嘉賓有雅頌機構創始人、中房智庫城市研究院執行院長秦剛,中國房地產報社副社長肖勇,中集低軌衞星物聯網產業園董事長張一平,睿誠海匯健康科技董事長、中關村高聚工程首席企業科學家王躍駒,西安深業智慧園區運營管理公司總經理王欣,德勤中國區域經濟合夥人黃河。
新基建應以支撐城市科創、文化活力,提高城市質量為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經濟面臨更嚴峻的考驗,“新基建”不僅僅可以提振經濟,拉動內需,拉動投資的政策工具,更是提升中國城市品質的機會。
中房智庫城市研究院執行院長秦剛(左)/ 西安深業智慧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右)
雅頌機構創始人、中房智庫城市研究院執行院長秦剛指出,“北京、上海兩座國際大都市近期先後出台以全球科創領先城市為目標的‘新基建’政策,並且均強調‘新基建’對科創活力、城市創新、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結合各自的城市特質、創新文化,突顯資源稟賦。這反映了全球疫情後新的城市觀、發展觀、健康觀和人本主義思想。”
北京市是人口規模千萬級城市中最早反思“健康城市”規劃的全球城市。秦剛在《城脈—為第五代城市築魂》中提出“健康、生態、人文”為核心元素的第五代城市理念。他表示,北京市要求“把健康嵌入城市”,打造“韌性城市”,在新基建項目規劃中把醫療健康作為重點,體現了新一代城市文明核心價值觀。
如何利用新基建來提高城市質量,深圳中集低軌衞星物聯網產業園董事長張一平指出,新基建首先要有新理念,並不是一味地砸錢,而是要通過新技術,實現數字化,萬物互聯,共享模式,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質量都帶來提高。
中集低軌衞星物聯網產業園董事長張一平
張一平提到,發展新基建需要新理念,新思維模式,還要有新舉措,運用新技術,而不要重複老基建路子和模式,否則城市品質不會得到提升。
睿誠海匯健康科技董事長、中關村高聚工程首席企業科學家王躍駒
睿誠海匯健康科技董事長、中關村高聚工程首席企業科學家王躍駒就指出,城市建設並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融入健康、綠色的理念,進而不斷提升城市品質。
產城融合重點是配套和生態
那麼在新基建背景下,城市和園區應該如何發展產業?深圳中集低軌衞星物聯網產業園董事長張一平提出,一個城市發展哪些產業都是有邏輯的,並不是任何一個產業在任意城市中都能存活,也並不是任意一個城市能發展任何產業。
張一平説:“產城融合並不是以產業名頭拿地,搞房地產開發,而是在於產業園區的配套和生態,包括產業選址、交通和餐飲等配套服務,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合,形成循環的生態鏈,這樣才能使產業真正與城市融合。”
對於大城市和高端園區來説,更希望能夠引進新興產業,但對此王躍駒指出,其實任何一個新興產業都不可能單打獨鬥地發展,而是需要上、中、下游緊密配合,需要儘可能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才能為新興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西安深業智慧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在園區建設的實踐中,對園區配套和生態重要性深有體會。他説現在很多新建的園區基本都上了智慧系統,就自認為是智慧園區。事實上,這些系統使用效果並不好。這主要在於傳統的物業公司並不懂智能化的操作,智慧系統大多數是由設備廠商提供,但廠商卻不負責運營。
設備廠商和物業公司的脱節,使得很多智慧系統都被擱置了。因此,它們的結合是智慧園區運營的重中之重,智慧運營公司也就應運而生了。這不僅連接了物業和設備,更意味着園區的運營交給專業經營者,進而能夠讓各個園區集中精力發展產業。可見,園區上下游的配套和銜接,完善的生態構建對於園區發展來説至關重要。
產業佈局要注重空間規劃與產業規劃融合
德勤中國區域經濟合夥人黃河指出,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空間規劃與產業規劃脱節的問題。
他説:“區域經濟發展分為規劃、賦能和招商三環節。在規劃階段主要問題是產業規劃大而全,在任何產業規劃中都包括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大數據、機器人、高端服務,甚至旅遊業。這樣大而全的產業定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德勤中國區域經濟合夥人黃河
在賦能和招商環節中,也存在這樣問題。黃河指出,很多招商政策、實施計劃都大同小異。這樣就會造成空間規劃與產業規劃的脱節,選擇的產業並不是適合當地城市發展。城市的產業規劃並不是選擇做什麼產業,更多是選擇不做什麼產業;不是要先考慮如何把產業裝到園區和城市裏,而是要考慮發展這個產業需要如何配套工業、科研、商業和人居,這樣才能實現產業合理佈局。
張一平認為,無論是過去的工業園、產業園,還是現在的科技新城,產業佈局最根本特徵就是各種生態關係。園區的物理空間與產業發展要產生化學反應,使產業不斷進步和發展。如果產業適合該園區,產生了化學反應,園區的物理空間才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不能產生化學反應,那麼這個園區就是僵死狀態。
未來園區要基於城市功能、公共服務佈局,實現完善產業配套,打造智慧、健康的園區。
編輯:李碧瑩 校對:劉軍